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兵不血刃

兵不血刃

谓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。荀子认为,战争是实现仁义的手段。他说,尧伐欢兜,舜伐有苗,禹伐共工,汤伐夏桀,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,上述四帝、两王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。因而,附近的人因其推行善政而服从其领导,远方的人因仰慕其德行而前来投奔,武器上没有一点血迹,远近已来归服,功德极盛,恩惠遍及四方。

【出典】:

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故仁人之兵,所存者神,所过者化,若时雨之降,莫不说喜。是以尧伐欢兜,舜伐有苗,禹伐共工,汤伐有夏,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,此四帝、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。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,德盛于此,施及四极。”

【例句】:

尉缭子·武议》:“武王不罢士民,兵不血刃,而克商诛纣。” 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王濬传》:“濬自发蜀,兵不血刃,攻无坚城。”


主谓 兵,兵器。兵器上没有沾血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~,远迩来服。”△用于表示未经激烈战斗就取得了胜利。→不战而胜↔血流漂杵 血流成河。 也作“兵无血刃”、“军不血刃”。


解释兵:兵器。兵器上没有沾血。指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。

出处荀子·议兵》:“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。”

荀子的学生陈嚣问荀子:“先生您谈论用兵之道的时候,经常把仁义作为根本。仁的意思就是爱人,义的意思就是遵循道理,既然这样,那为什么还要用兵呢?因为在我看来,用兵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。”

荀子说:“仁的意思就是爱人,正因为爱人,所以就憎恶别人危害它;义的意思就是遵循道理,正因为遵循道理,所以就憎恶别人弄乱它。这么说来,用兵的原因就是为了禁止暴横,消除危害,并不是为了争夺。因此,仁人的军队,停留的地方会得到全面治理,经过的地方会受到教育感化,就像及时雨一样,没人不喜欢。尧、舜、大禹、商汤、文王、武王,这两帝四王都是用仁义的军队驰骋于天下,所以近处喜爱他们的善良,远方仰慕他们的道义,兵器上连血都没有沾染,远近的人就来归附了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君子忠于仁义,坚持道义,正因为这,所以才长久地坐镇国家。’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”

近义不战而胜

反义浴血奋战

例句

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,就解放了这个城市。


【词语兵不血刃】  成语:兵不血刃汉语词典:兵不血刃

猜你喜欢

  • 讱言

    《论语.颜渊》:“司马牛问仁,子曰:‘仁者,其言也讱。’”后以“讱言”谓慎言。明吕坤《呻吟语.涵养》:“平居时有心讱言还容易,何也?有意收敛故耳。”【词语讱言】   汉语大词典:讱言

  • 老夫聊发少年狂

    老夫:老年人的自称。聊:姑且。 我老头儿姑且发出少年的狂态。 后用作老人一时兴会之言。语出宋.苏轼《江城子.密州出猎》: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”陈鲁民《我也能演电

  • 沤麻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九引南朝宋.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:“石勒与李阳相近,阳性刚愎,每争沤麻池,共相扑打,互有胜负。”石勒(东晋列国后赵的创建者)幼时在家乡沤麻与李阳争夺沤麻池,(麻需浸泡在水中,使自然发酵,

  • 湘妃立蛟脊

    楚.屈原《九歌.湘夫人》:“麋何食兮庭中,蛟何为兮水裔。”麋,兽名,似鹿。水裔,水边。屈原诗意是说,麋本当在山林而在庭中,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。这都是君昏国乱而造成的善恶颠倒、处所失当。后因用为咏是非

  • 桂苑

    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指科举考场。唐黄滔《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》诗:“桂苑五更听榜后,蓬山二月看花开。”【词语桂苑】   汉语大词典:桂苑

  • 李牧

    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附《李牧列传》:“李牧者,赵之北边良将也。常居代雁门,备匈奴。……日击数牛飨士,习射骑,谨烽火,多间谍,厚遇战士。……匈奴每入,烽火谨,辄入收保,不敢战。如是数岁,亦不亡失。…

  • 藁街烹

    《汉书.陈汤传》:“延寿、汤上疏曰:‘……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,大恶通于天下。臣延寿、臣汤将义兵,行天诛……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。宜县(通悬)头藁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’”藁街,汉长

  • 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

    同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。明朱有燉《赛娇容》四折:“这中原天气十分冷,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也。”【词语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】  成语: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汉语大词典: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

  • 丹桂

    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比喻秀拔的人才。《宋史.窦禹钧传》:“〔窦仪〕弟俨、侃、偁、僖皆相继登科。冯道与禹钧有旧,尝赠诗,有‘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’之句。”亦指科举功名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.为第等后久方及

  • 鹊巢鸠有

    源见“鸠居鹊巢”。比喻房屋、田产等被他人占有。龚而畏《钝根就余书彩凤字作诗见寄并招游王仙次和二首》之二:“鹊巢鸠有更堪悲,鹤返千年异盛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