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凌烟阁

凌烟阁

唐代图画功臣肖像的地方。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官吏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的代称。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事迹。参见“济世安民”条。图功臣像于凌烟阁是李世民在位时所采取的任贤用良,注意吏治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史载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唐太宗曾下令,将唐初功臣长孙无忌、杜如晦、魏征、尉迟敬德等24人的像绘于凌烟阁,并亲自为他们作赞,以褒彰他们的功迹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3《太宗本纪下》55页:“戊申,诏图画司徒、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牧《寄远》:“功名待寄凌烟阁,力尽辽城不肯回。” 唐·李商隐《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》:“烟阁传形,革车就国,尽人臣之极分,焕今古之高名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满庭芳·茶》:“方圭圆璧,万里名动京关。碎身粉骨,功合上凌烟。” 宋·张元干《挽少师相国李公》之三:“如公真绚国,绘像冠凌烟。” 元·白朴《凤凰台上忆吹萧》:“明年看,平吴事了,图像凌烟。” 元·王伯成《李太白贬夜郎》:“就霜毫写出凌烟像,文场立定中军帐。” 元·马谦斋《快活三过期朝天子四边静》:“先生豪放,志不在凌烟阁上。” 明·黄峨《寄升庵》:“公义私情不两全,愿君早向凌烟勒。”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21卷《临安里钱婆留发迹》:“莱子衣裳宫锦窄,谢公篇咏绮霞羞。他年名上凌烟阁,岂羡当时万户侯?”


【词语凌烟阁】   汉语词典:凌烟阁

猜你喜欢

  • 鹤归华表

    南朝.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晋太康二年冬大寒,南洲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,曰:‘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。’于是飞去。”传说晋代曾有人见二只白鹤在桥下议论天寒后飞走。后以“鹤归”、“天寒白鹤归”作咏桥之典。

  • 鹤林友

    南唐.沈汾《续仙传.殷文祥》:“殷七七,名文祥,又名道筌,尝自称七七,俗多呼之。不知何所人也,游行天下,人言久见之,不测其年寿……周宝旧于长安识之,寻为泾源节度使,延之礼重……鹤林寺杜鹃高丈余,每春末

  • 避暑之饮

    韩鄂《岁华纪丽》注引《典略》曰:“刘松、袁绍于河朔三伏之际,昼夜饮酒,乃至无知,以避一时之暑,故河朔间有避暑之饮。”又见唐.徐坚《初学记》“三夏”。三国时,袁绍与刘松曾在三伏天饮酒避暑消夏。后黄河以北

  • 郢书说

    同“郢书燕说”。元吴澄《谈经次韵夏编修》:“竞持郢书说,孰别鲁鼎赝?”

  • 弄獐宰相

    源见“弄獐”。嘲讽没有文化的权贵。清洪亮吉《北江诗话》卷三:“弄獐宰相,伏猎侍郎,不闻有诗文传世,职是故耳。”【词语弄獐宰相】  成语:弄獐宰相汉语大词典:弄獐宰相

  • 埋轮絷马

    《楚辞.九歌.国殇》:“霾(同埋)两轮兮絷四马,援玉枹兮击鸣鼓。”这是一首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的赞歌,热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。埋两轮暗喻战争失利之典,也可咏坚守阵地誓死不退却的献身精神。清.

  • 请剑除奸

    源见“朱云折槛”。指正直之臣疾恶如仇,勇敢无畏,直谏除恶。清吴汝纶《题姚伯山木叶庵图》诗:“请剑除奸前日事,罢官还犊去时恩。”

  • 人薇权轻

    指身分低,资望浅,缺乏权威,难以服众。《史记.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穰苴曰:‘臣素卑贱,君擢之闾伍之中,加之大夫之上,士卒未附,百姓不信,人微权轻。愿得君之宠臣,国之所尊,以监军,乃可。’”

  • 乱生于治

    见〔弱生于强,乱生于治〕。

  • 叱驭王尊

    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借指忠于职守、不惧艰险之人。清 叶申芗《齐天乐.婺源潭公岭》词:“叱驭王尊,经过未免堕雄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