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刮目相待

刮目相待

三国志.吴书.吕蒙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蒙始就学,笃志不倦,其所览见,旧儒不胜。后鲁肃上代周瑜,过蒙言议,常欲受屈。肃拊蒙背曰:‘吾畏大弟但有武略耳,至于今者,学识英博,非复吴下阿蒙。’蒙曰:‘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大兄今论,何一称穰侯乎……’”

吕蒙是吴国名将,孙权劝他读书涉猎古今,他从此刻苦学习,后大有长进。后以“刮目相待”或“刮目相看”形容对人进步的肯定与赞扬。《北史.杨愔传》:“常谓秦王不甚察慧,从今更欲刮目视之。”钱来苏《重到延安谒林老即呈一律诗》:“五年创造超形化,岂值阿蒙刮目看。”


偏正 刮目,擦拭眼睛,表示排除老看法,用新的眼光来看人。也形容进步很快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“士别三日,即更~。”△褒义。常用于写评论。→另眼相见 青眼相加 ↔一视同仁 不屑一顾 人已一视。 也作“刮目而视”、“刮目相见”、“刮目相看”。


【词语刮目相待】  成语:刮目相待汉语词典:刮目相待

猜你喜欢

  • 射五善

    《论语.八佾》:“子曰:‘射不主皮’”。东汉.马融注:“射有五善焉:一曰和志,体和;二曰和容,有容仪;三曰主皮,能中质;四曰和颂,合雅颂;五曰兴武,与舞同。”古人论射,有五善之说。后因用作咏射箭的典故

  • 解发佯狂

    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比干谏而死。箕子曰:‘知不用而言,愚也;杀身以彰君子恶,不忠也。二者不可然且为之,不祥莫大焉!’遂解发佯狂而去。”解:把束缚的东西打开。佯:假装。相传箕子为商纣王时人,因纣王暴虐娇

  • 誓泉之讥

    《左传.隐公元年》:“(庄公)遂置姜氏于城颍,而誓之曰:‘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’既而悔之。”颍考叔想出一个办法对郑庄公说:“君何患焉,若掘地及泉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?”春秋时,郑庄公母姜氏替庄公弟共

  • 遏流云

    同“遏行云”。唐李白《南都行》:“清歌遏流云,艳舞有馀闲。”【词语遏流云】   汉语大词典:遏流云

  • 宠贲

    《易.贲》:“象曰:六五之吉有喜也。”李鼎祚集解引荀爽曰:“贲饰丘陵,以为园圃隐士之象也。五为王位,体中履和,勤贤之主,尊道之君也。”后儒多理解为在上位者礼贤下士,聘用贤人之意,故以“宠贲”为征聘的荣

  • 昨非

    同“昨非今是”。宋陆游《书感》诗:“会凭香火消前业,已筑茆茨讼昨非。”自注:“余村居筑小轩,以‘昨非’名之。”【词语昨非】   汉语大词典:昨非

  • 一夔足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下》:“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‘吾闻古者有夔一足,其果信有一足乎?’孔子对曰:‘不也,夔非一足也……一而足也。’”孔子向鲁哀公指出,古时乐师夔不是一只脚,而是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。

  • 接䍦倒

    同“接䍦倒着”。唐张说《翻著葛巾呈赵尹》诗:“昔日接䍦倒,今我葛巾翻。”

  • ?草

    同“展草”。《敦煌变文集.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》:“犬解报恩能?(同?)草,马能知主解垂缰。”《五灯会元.汾阳昭禅师法嗣》:“马有垂缰之报,犬有?草之恩。”

  • 琴中趣

    《晋书.陶潜传》:“(潜)性不解音,而畜(同蓄)素琴一张,弦徽不具,每朋酒之会,则抚而和之,曰:‘但识琴中趣,何劳弦上声!’”古人以琴书诗酒佐雅兴,陶渊明虽不善晓音律,却雅兴长存。他的琴不具弦徽,却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