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同舟共济

同舟共济

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。孙子认为,善于用兵的人,能使部队象“率然”;“率然”是常山地方的蛇名。打它的头,尾就来救应,打它的尾,头就来救应,打它的腰,头尾都来救应。请问,可以使军队象蛇一样吗?回答说,可以。吴国人和越国人是相互仇恨的,但当他们同舟渡河遇到大风时,他们互相救援就象一个人的左右手。因此,缚住马匹,埋了车轮,企图防止兵卒的逃亡,也是靠不住的;要使部队一齐奋勇作战,在于将帅领导的得法;要使强弱都能发挥作用,在于地形利用的适宜。所以善于用兵的人,能使全军手牵手象一个人一样,这是因为使它不得不这样啊!

【出典】:

孙子·九地》:“故善用兵者,譬如‘率然’;‘率然’者,常山之蛇也。击其首则尾至,击其尾则首至,击其中则首尾俱至。敢问,‘兵可使如率然乎’?曰:‘可’。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,遇风,其相救也,如左右手。是故方马埋轮,未足恃也;齐勇若一,政之道也;刚柔皆得,地之理也。故善用兵者,携手若使一人,不得已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同舟而济于江,卒遇风浪,百族之子,捷捽招抒船,若左右手,不以相德,其忧同也。” 三国·魏·王弼《周易略例》:“投戈散地,则六亲不能相保;同舟而济,则胡越何患乎异心?”


并列 济,渡河。同乘一条船过河。比喻同心协力,共渡难关。语本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,遇风,其相救也,如左右手。”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什么‘~’,事到临头,还不是各人替自己打算?”△多用于对利害相关的人表示希望或劝勉。 →风雨同舟 ↔同室操戈。也作“同舟而济”。


【词语同舟共济】  成语:同舟共济汉语词典:同舟共济

猜你喜欢

  • 酌鲁

    源见“鲁酒薄而邯郸围”。谓饮薄酒。明王思任《〈苎萝山稿〉序》:“天寒雪甚,煨芋酌鲁,竟读其所为稿者,则何其纵横佚宕、奥衍冲邃之多也!”【词语酌鲁】   汉语大词典:酌鲁

  • 设鼓悬钟

    旧题周.鬻熊《鬻子》卷上《禹政》:“禹之治天下也,以五声听,门悬钟、鼓、罄而置鞀(音táo,有柄小鼓),以得四海之士。为铭于簨虡(音sǔn jù,古代悬挂钟罄鼓的架子,其横木叫簨,二立木叫虡,也作簴)

  • 梦尽失欢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九战国楚.宋玉《神女赋序》:“其夜王寝,果梦与神女遇……玉曰:‘其梦若何?’王曰:‘晡夕之后,精神恍忽……见一妇人,状甚奇异,寐而梦之,寤不自识。’罔兮不乐,怅然失志。”楚词人宋玉在《神女

  • 陵阳钓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六引汉刘向《列仙传》载:相传陵阳子明于溪钓得白龙,放之,后白龙来迎子明去,止龙阳山上百余年,成仙而去。后常以“陵阳钓”为垂钓之典。南朝 齐谢朓《将游湘水寻句溪》诗:“既从陵阳钓,挂鳞骖

  • 鱼水契

    源见“刘葛鱼水”。喻指君臣相得。五代和凝《宫词》之五九:“君圣臣贤鱼水契,鸿基须贺永清平。”

  • 绣衣直指

    源见“绣衣持斧”。又《汉书.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侍御使有绣衣直指,出讨奸猾。”汉代官名。绣衣,表显贵;直指,谓处事无私。本由侍御使充任,故亦称“绣衣御使”、“绣衣使者”、“绣衣执法”等。唐刘知幾《史通.

  • 素昧平生

    彼此向来不相识。清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七回:“先生素昧平生,寒门不敢当此大礼。”又,第二十五回:“我为甚么把眼前姻缘,双手送给个萍水相逢素昧平生的张金凤。”述宾 从夹不相识,一向不了解。语本南朝宋

  • 生桑之梦

    《三国志.杨洪传》“洪迎门下书佐何祗”裴松之注引晋陈寿《益都耆旧传.杂记》:“〔何祗〕尝梦井中生桑,以问占梦赵直,直曰:‘桑非井中之物,会当移植;然桑字四十下八,君寿恐不过此。’祗笑言‘得此足矣’。初

  • 藩篱之鷃

    栖息篱笆间的鴳鸟,比喻见识狭小的俗人。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故鸟有凤而鱼有鲲。凤凰上击九千里,绝云霓,负苍天,足乱浮云,翱翱乎杳冥之上;夫藩篱之鴳,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。”鷃( ㄧㄢˋ yàn 晏)

  • 金被烁

    源见“众口铄金”。形容谗言为害之大。烁,通“铄”。唐皎然《赠李中丞洪》诗:“见说金被烁,终期玉有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