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圣师梦奠

圣师梦奠

源见“夫子梦奠”。指孔子死亡。宋陆游《乞奉祠未报食且不继》诗:“圣师梦奠二千载,一卷遗言终可凭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蚤作,负手曳杖,消摇于门。歌曰:‘泰山其颓乎? 梁木其坏乎? 哲人其萎乎?’既歌而入,当户而坐。子贡闻之曰:‘泰山其颓,则吾将安仰? 梁木其坏,哲人其萎,则吾将安放?夫子殆将病也。’遂趋而入。夫子曰:‘赐,尔来何迟也,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,则犹在阼 (zuo)也; 殷人殡于两楹之间,则与宾主夹之也。予畴昔之夜,梦坐奠于两楹之间,夫明王不兴,而天下其孰能宗予? 予殆将死也。’盖寝疾七日而没。”

【今译】 孔子早起,在门边散步,歌道:“泰山将要颓倒了吗?栋梁将要倾坏了吗? 哲人将要逝去了吗?”然后进屋,当门而坐。子贡 (即端沐赐) 听到了觉得不祥,孔子大概是生病了,急忙进屋去看。孔子说。你来得怎么这样晚? 我前几天夜里,梦见自己坐奠于堂屋的两柱之间,这正是殷人祭奠的位置,而我,就是殷人啊。我恐怕是要死了。果然卧病七天后去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贤者贵人去世。

【典形】 奠楹、两楹奠、两楹梦、梦楹、商人奠、圣师梦奠、奠两楹。

【示例】

〔奠楹〕 清·赵翼《六哀诗·故公相赠郡王傅文忠公》:“公竟染危疾,还朝遽奠楹。”

〔两楹奠〕 唐·李隆基《经鲁祭孔子而叹之》:“今看两楹奠,当与梦时同。”

〔两楹梦〕 宋·陆游《二子》:“两楹梦后少真儒,毁誉徒劳岂识渠?”

〔梦楹〕 宋·王巩《挽苏辙诗》:“静者宜膺寿,胡为忽梦楹?”

〔商人奠〕 宋·范成大《太师陈文恭公挽词》之四:“梦已商人奠,身犹汉相朝。”

〔圣师梦奠〕 宋·陆游《乞奉祠未报食且不继》:“圣师梦奠二千载,一卷遗言终可凭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脍忆松江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喻指思念故乡。《西湖二集.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》:“名惭桂苑一枝绿,脍忆松江满箸红。”

  • 摸棱两可

    对问题的正反两面含糊其词,不明确表态,又写作“模棱两可”。比喻为人圆滑,不负责任。出自唐苏味道的事迹。苏味道(648-705年),赵州栾城(今河北栾城)人。进士及第。延载元年(694年)曾任宰相,但第

  • 健笔凌鹦鹉

    源见“文不加点”。形容文章有力,妙笔惊人。唐杜甫《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》:“健笔凌鹦鹉,铦锋莹䴙鹈。”

  • 形役

    晋.陶潜《陶渊明集.归去来兮辞》:“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!”晋.陶渊明在《归去来辞》称已往执迷出仕做官为“心为形役”,即自己的心志因为谋生而被形体所役使。唐.司马扎《效陶彭泽》诗:“形役良可嗟

  • 疲于奔命

    指因忙于奔走应付而致精疲力竭。公元前594年,楚国打败宋国之后,楚大夫子重要求赏给自己申、吕两处田地,楚庄王答应了。楚大夫申公巫臣说,不能这么做,如果私人占有它,楚国就无法控制这两处城邑了。楚王就没有

  • 季梁犹在,强楚挫谋

    《左传.桓公六年》:“楚武王侵随,使薳章求成焉。军于瑕以待之,随人使少师董成。斗伯比言于楚子曰:‘吾不得志于汉东也,我则使然。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,以武临之。彼则惧而协以谋我,故难闲也。汉东之国,随为

  • 反水不收

    同“覆水难收”。《后汉书.光武帝纪上》:“虽仲尼为相,孙子为将,犹恐无能为益。反水不收。后悔无及。”见“覆水难收”。【词语反水不收】  成语:反水不收汉语大词典:反水不收

  • 老生常谭

    老生:年老书生。常谭:平常的言论。老书生常固执己见,习而不变,故对听惯了的、没有新意的话称作“老生常谭”。《三国志.魏志.管辂传》:“此老生之常谭。”谭,亦作“谈”。见“老生常谈”。【词语老生常谭】

  • 袁安

    源见“袁安高卧”。指持节守贫的高士。宋刘辰翁《花犯.再和中甫》词:“白发翁翁向儿道,那曲巷袁安爱晴早。”

  • 珠辞合浦还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比喻失而复得,去而复还。明张景《飞丸记.丸里缄怀》:“想是宜僚丸楚邦驱难,还应是珠辞合浦一朝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