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声色狗马

声色狗马

声乐、女色、狗、马都是达官贵人的玩物。泛指荒淫的享乐生活。又作“声色犬马”。见隋齐王杨暕(jiǎn简)的事迹。杨暕(584-617年),字世朏(fěi匪),小字阿孩。隋炀帝子。开皇中立为豫章王,后为内史令。仁寿中,拜扬州总管沿淮以南诸军事。炀帝即位后,进封齐王,历任豫州牧、雍州牧、河南尹等。史称其性格骄侈,亲近小人,经常做一些不法之事,并派遣亲信,四处寻求声色狗马。大业十四年(618年),杨暕在江都宫与其父炀帝同时被杀。

【出典】:

隋书》卷59《炀三子·齐王暕传》1442页:“暕颇骄恣,昵近小人,所行多不法,遣乔令则、刘虔安、裴该、皇甫谌、库狄仲錡、陈智伟等求声色狗马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郑若庸《玉块记·博弈》:“朝从博徒饮,暮有娼楼期。指廪偿酒债,堆金选蛾眉。声色狗马外,其余一无知。”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93回:“可知那声色犬马,奇技淫物,适足以起大盗觊觎之心。”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续黄粱》:“声色狗马,昼夜荒淫,国计民生,罔存志虑。”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诗歌之敌》:“宋玉、司马相如之流,就受着这样的待遇,和后来的权门的‘清客’略同,都是位在声色狗马之间的玩物。”


并列 声色,指歌声和美色。狗马,指豢养狗、骑马等剥削阶级行乐方式。形容统治者寻欢作乐、荒淫无耻的生活。语出《隋书·齐王杨传》:“颇骄恣,呢近小人,所行多不法,遣乔令则、刘虔安、裴该、皇甫谌、库狄仲锜、陈智伟等求声色狗马。”宋·李清照《〈金石录〉后序》:“于是几案罗列,枕席狼藉,意会心谋,目往神授,乐在~之上。”△贬义。 用于奢侈品性类。↔一尘不染 轻装简从。也作“狗马声色”、“声色犬马”。


【词语声色狗马】  成语:声色狗马汉语词典:声色狗马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字一珠

    唐薛能《赠歌者》诗:“一字新声一颗珠,转喉疑是击珊瑚。”本形容歌声圆润,后亦用以称誉文章华贵。《儒林外史》三回:“这样文字,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,直到三遍之后,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,真乃一字一珠!”主

  • 并行不厉

    见“并行不悖”。明·袁宏道《未编稿·傅良乡入计序》:“夫何以使两者并行而不厉也。”

  • 焚舟

    源见“破釜沉舟”。比喻做事下定决心,不顾一切干到底。唐雍陶《离家后作》诗:“出门便作焚舟计,生不成名死不归。”【词语焚舟】   汉语大词典:焚舟

  • 把酒持螯

    同“持螯把酒”。傅尃《满江红.八月五日联句》词:“把酒持螯,问今日、不知何夕。”并列 拿着酒壶蟹螯喝酒。这是人生一大乐事。语本《晋书·毕卓传》:“卓尝谓人曰:‘得酒满数百斛船,四时甘味置两头,右手持酒

  • 赵老送灯台

    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二:“俚谚云:‘赵老送灯台,一去更不来。’不知是何等语,虽士大夫亦往往道之。天圣中,有尚书郎赵世长者,常以滑稽自负。其老也求为西京留台御史,有轻薄子送以诗云:‘此回真是送登台。’世长

  • 庖刃

    同“庖丁刀”。元刘因《仲诚家藏张蔡公石女剪制香奁绝巧持以求余诗》:“梦云丝雨有形外,郢斤庖刃无心时。”

  • 击壤鼓腹

    源见“击壤歌”。又《庄子.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知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”原谓人民吃得饱,有余闲游戏。后以“击壤鼓腹”称颂太平盛世。《续资治通鉴.宋仁宗景祐三年》:“为致治之本

  • 临淄掾吏

    《后汉书.吴良传》:“吴良字大仪,齐国临淄人也。初为郡吏,岁旦与掾吏入贺,门下掾王望举觞上寿,谄称太守功德。良于下坐勃然进曰:‘望佞邪之人,歁谄无状,愿勿受其觞。’太守敛容而止。”东汉吴良对临淄掾吏王

  • 两雁随车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九一引晋.虞预《会稽典录》:“虞国少有孝行。为日南太守,常有双雁宿止厅上,每出行县,辄逐车。既卒于官,雁逐丧还。至余姚,停墓前,历三年乃去。”晋虞国为日南太守时,常有两只大雁在厅上止宿。

  • 咏归

    同“咏雩”。《后汉书.仲长统传》:“讽于舞雩之下,咏归高堂之上。”【词语咏归】   汉语大词典:咏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