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屦贱踊贵

屦贱踊贵

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国之诸市,屦贱踊贵,民人痛疾。”又“公笑曰(公,齐景公):‘子(晏婴)近市,识贵贱乎?’对曰:‘既利之,敢不识乎?’公曰:‘何贵?何贱’?于是景公繁于刑,有鬻踊者,故对曰:‘踊贵,屦贱。’既已告于君,故与叔向而称之(叔向,晋人羊舌肸)。景公为是省于刑。”

踊,是为受刖刑者所制的一种鞋子,或说为假足。踊贵屦贱,以刖足者太多之故。齐相晏婴用“屦贱踊贵”意在谏正齐景公勿滥施刑。后用以比喻世态失常,刑罚苛滥,或用以比称物价昂贵。

太平御览》卷八二八引《董卓别传》:“吕布杀卓,百姓相对欣喜抃舞……自相庆贺,长安酒肉为之踊贵。”


并列 因受刖刑断足的人多,故鞋价便宜,而断足穿的踊鞋很贵。形容统治者的残酷,刑法重而且滥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国之诸市,~,民人痛疾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指法治的残酷。


【词语屦贱踊贵】  成语:屦贱踊贵汉语词典:屦贱踊贵

猜你喜欢

  • 欧车茵

    源见“醉吐相茵”。形容烂醉呕吐。欧,通“呕”。清钱谦益《顾炳秀才遗书索饮有醉吐丞相车茵之语作七字句报之》:“已见相公呼后舍,更闻驭吏欧车茵。”

  • 三章约

    同“三章法”。唐李商隐《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凟尊严》:“愿守三章约,还期九译通。”

  • 卧薪尝胆

    指越王句(gōu勾)践被吴王夫差战败,屈膝称臣求和,睡柴草、尝苦胆,艰苦自励,愤发图强,立志雪耻复国。后以此典比喻自励、图强,以成就事业。吴王赦免了越王,越王句践返回国内,于是勤劳受苦,焦虑忧思,悬挂

  • 雕梁再三绕

    源见“馀音绕梁”。形容歌声或曲声优美圆润,馀韵无穷。南朝 梁沈约《咏箎诗》:“雕梁再三绕,轻尘四五移。曲中有深意,丹诚君讵知?”

  • 金印六国

    源见“苏秦六印”。犹言六国相印。泛指高官显位。宋李曾伯《念奴娇.壬午徽州道间》词:“菊老陶园,瓜荒邵圃,空负干时策。洛阳三顷,胜如金印六国。”

  • 补牍

    《宋史.赵普传》:宋太祖时赵普为相,刚毅果断,以天下为己任。他曾荐某人为官,太祖不用。第二天复奏其人,太祖仍不用。第三天,普又奏其人,太祖怒,撕碎奏牍掷地。赵普颜色不变,复奏如初。太祖乃悟,卒用其人。

  • 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

    虽是愚蠢的人,也一定会明白,虽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刚强。 古时劝人精勤学习之语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”宋.杨万里《庸言》:“学而不

  • 刘阮醉桃源

    同“刘阮天台”。唐 吕岩《七言》诗之一〇四:“曾随刘 阮醉桃源,未省人间欠酒钱。”

  • 见怪不怪,其怪自坏

    见到怪异事物,不大惊小怪,怪异也就自然败坏(不能兴妖作祟)。语出宋.洪迈《夷坚三志己.卷二.姜七家猪》:“畜生之言,何足为信!我已数月来知之矣。见怪不怪,其怪自坏。”明.罗贯中《平妖传》三回:“此必山

  • 试周

    见“试儿”条。【词语试周】   汉语大词典:试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