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山鸡舞镜

山鸡舞镜

南朝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魏武(曹操)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(照)形而舞不知止。遂乏死。韦仲将为之赋其事(“其事”,一本作“甚美”)。”

后因以“山鸡舞镜”比喻人顾影自怜或对镜顾盼。

北朝北周.庾信《镜赋》:“山鸡看而独舞,海鸟见而孤鸣。”前句即用此典。唐.李商隐《破镜》诗:“秦台一照山鸡后,便是孤鸾舞罢时。”


主谓 野鸡对着镜子跳舞,自以为姿态优美。比喻自我陶醉或顾影自怜。语本南朝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卷3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魏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不知止,遂至死。”《镜花缘》20回:“丹桂岩~,碧梧岭孔雀开屏。”△贬义。用于自我欣赏的人物情操方面。→孤芳自赏孔雀开屏。也作“山鸡映水”、“山鸡照影”。


【典源】南朝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魏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,不知止,遂乏死。”

【今译】 山鸡很喜爱自己的羽毛,每当在水边照出自己的身影就起舞。魏武帝曹操时,南方有来进献山鸡的,曹操想让它鸣舞而不知怎么办。其子曹冲(字苍舒) 出主意教在它面前摆上大镜子,山鸡看见自己身形便舞蹈不休,终于累死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咏镜; 或形容舞姿。

【典形】 山鸡舞、山鸡舞镜、山鸡照影、舞镜、舞山鸡、照山鸡、山鸡眩影、山鸡学舞、山鸡临清镜。

【示例】

〔山鸡舞〕 宋·苏轼《石镜》:“山鸡舞破半岩云,菱叶开残野水春。”

〔山鸡舞镜〕 清·黄遵宪 《番客篇》:“山鸡爱舞镜,海燕贪栖梁。”

〔山鸡照影〕 宋·黄庭坚 《睡鸭》:“山鸡照影空自爱,孤鸾舞镜不作双。”

〔舞镜〕 唐·白居易《鸡距笔赋》:“团扇或书,同舞镜之挥霍。”

〔舞山鸡〕 北周·庾信《咏画屏风诗》之十三:“吹箫迎白鹤,照镜舞山鸡。”

〔照山鸡〕 唐·李商隐《破镜》:“秦台一照山鸡后,便是孤鸾罢舞时。”


【词语山鸡舞镜】  成语:山鸡舞镜汉语词典:山鸡舞镜

猜你喜欢

  • 颜回瓢饮

    同“颜回箪瓢”。北周庾信《拟连珠》之四十:“是以颜回瓢饮,贤庆封之玉杯。”

  • 隐锻炉

    源见“嵇康锻”。指名士隐居不仕。唐杜甫《过南岳入洞庭湖》诗:“圣朝光御极,残孽驻艰虞。才淑随厮养,名贤隐锻炉。”

  • 会归

    《书.洪范》:“会其有极,归其有极。”谓君王聚合臣民有准则,臣民归依君王亦有准则。后以“会归”称共同归依。《北史.高祖武帝纪》:“遂使三墨九儒,朱紫交竞;九流七略,异说相腾。道隐小成,其来旧矣;不有会

  • 出处进退

    同“出处语默”。宋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及夫发谋决策,从容指顾,立定大计,谓千载而一时。功名成就,不居而去,其出处进退,又庶乎英魄灵气,不随异物腐败,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。”并列 出仕或隐

  • 化鹤去山林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喻弃官隐居。宋辛弃疾《最高楼.送丁怀忠》词:“是梦他松后追轩冕,是化为鹤后去山林。”

  • 黍回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谓从梦中醒来。明王思任《晤汪九华》诗:“我亦黍回忘隔世,古来仅见此尧天。”

  • 近水楼台先得月

    宋.俞文豹《清夜录》:“范文正公(仲淹)镇钱塘,兵官皆被荐,独巡检苏麟不见录,乃献诗云:‘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为春。’公即荐之。”后以喻因为近便而得到优先的利益与机会。近人叶圣陶《得失》:“他的

  • 求勾漏

    源见“勾漏丹砂”。指避世养生。宋刘克庄《水调歌头.次夕觞客湖上赋葛仙事》词:“苦求勾漏,何意身世远差安。”

  • 湖海陈侯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原指三国 魏陈登。泛指志向远大豪放不羁的人。宋苏轼《陈伯比和回字》诗:“下里冯生宁屑去,湖海陈侯犹肯来。”

  • 弹琴

    源见“鸣琴化治”。喻指地方官治理政事。明高启《送吴县令迁松陵》诗:“山县弹琴罢,江城露冕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