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幕府红莲

幕府红莲

同“幕府莲花”。元 萨都剌《送刘照磨之桂林》诗:“一官未厌马蹄遥,要使南荒识凤毛。幕府红莲开白昼,辕门碧草映青袍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南齐书·庾杲之传》:“ (庾呆之) 出为王俭卫军长史,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。” 《南史·庾杲之传》:“ (王俭) 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。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:‘盛府元僚,实难其选。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,何其丽也。’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,故缅书美之。”

【今译】 南朝齐高帝时,王俭任卫将军,他的官署幕府中人才济济,时人称入王俭府为入莲花池,庾杲之 (字景行) 被王俭命为卫将军长史,萧缅在给王俭的信中赞美说:“您府中幕僚,皆为难得之人才。庾杲之在其中泛清水,依芙蓉,何等好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美任幕僚之人富有才干; 或借指幕府等。

【典形】 芙蓉王俭府、芙蓉之水、红莲渌水、红莲幕、红莲幕府、俭莲、莲府、莲花幕、莲幕、绿水红莲、幕府红莲、幕中莲、王俭府、相府池莲、庾杲莲、幕下莲花、红莲幕客、红莲书记、幕府莲、莲花府。

【示例】

〔芙蓉王俭府〕 唐·李商隐《五言述德抒情诗》:“芙蓉王俭府,杨柳亚夫营。”

〔芙蓉之水〕 唐·杨炯《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》:“楚客临风,更入芙蓉之水。”

〔红莲渌水〕 唐·李商隐《道士胡君新井碣铭》:“王太尉之幕中,红莲渌水。”

〔红莲幕府〕 元·白朴《摸鱼子》:“鸾坡客,又向红莲幕府,田园何日成趣。”

〔俭莲〕 唐·罗隐《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》:“俭莲高贵九霄闻,粲粲朱衣降五云。”

〔莲府〕唐·刘禹锡《送国子令狐博士》:“伯仲到家人尽贺,柳营莲府递相欢。”

〔莲花幕〕 唐·韩偓《寄湖南从事》:“莲花幕下风流客,试与温存遣逐情。”

〔莲幕〕 唐·张祜《走笔赠许玫赴桂州命》:“桂林真重德,莲幕藉殊才。”

〔绿水红莲〕 宋·辛弃疾《南乡子·送赵国宜》:“剩记乃翁诗,绿水红莲觅旧题。”

〔幕府红莲〕 元·萨都拉《送刘照磨之桂林》:“幕府红莲开白昼,辕门碧草映青袍。”

〔幕中莲〕 唐·温庭筠《送崔郎中赴幕》:“发迹岂劳天上桂,属词还得幕中莲。”

〔王俭府〕 唐·罗隐《淮南送卢端公归台》:“朱绂两骖王俭府,绣衣三领杜林官。”

〔相府池莲〕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风流谁绊,知他相府池莲,怕无端引起绿窗红怨。”

〔庾杲莲〕 唐·李商隐《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》:“诸生个个王恭柳,从事人人庾杲莲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笔

    同“大手笔”。《新唐书.崔融传》:“朝廷大笔,多手敕委之,其《洛出宝图颂》尤工。”【词语大笔】   汉语大词典:大笔

  • 红莲幕

    源见“莲幕”。对幕府的美称。唐李商隐《寄成都高苗二从事》诗:“红莲幕下紫梨新,命断湘南病谒人。”宋王禹偁《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》诗:“仲宣旧佐红莲幕,裴度新开绿野堂。”【词语红莲幕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豹留皮,人留名

    见“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”。明·冯梦龙《古今谭概·委蜕部》:“项籍之瞳,不如左丘之眇;啬夫之口,不如咎繇之喑……语曰:‘~。’此言形神之异也。”

  • 杨朱路

    同“杨朱泣歧路”。泛指歧路,分别的路。北周庾信《别张洗马枢》诗:“君登苏武桥,我见杨朱路。”明 汤式《普天乐.友人为人所诬赴杭》曲:“袖拂庾公尘,人上杨朱路。”【词语杨朱路】   汉语大词典:杨朱路

  • 伯乐之顾

    见“伯乐一顾”。明·臧懋循《负苞堂集·寄黄贞父书》4:“亦先以一部呈览,幸为不佞吹嘘交游间,便不减~。”

  • 掣衿露肘

    同“掣襟肘见”。明徐光启《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》:“屯政修而军食足,量加以今日之年例,可使无掣衿露肘之患,则边富矣。”【词语掣衿露肘】  成语:掣衿露肘

  • 剉束刍

    同“剉荐”。清方文《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》:“遗母怀双橘,留宾剉束刍。”

  • 计过自讼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”后以“计过自讼”谓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。《明史.舒芬传》:“芬丰神玉立,负气峻厉,端居竟日无倦容,夜则计过自讼。”连动 为自己的过错深感不安而自责。

  • 秀才

    原义为称才之秀异者。《史记.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吴廷尉为河南守,闻其秀才,召置门下。”汉始为科目之称(后改称茂才);宋时凡应举者无不称“秀才”;明清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“秀才”。亦作书生的通称。【词语秀才

  • 冯嬺当熊

    同“冯媛当熊”。清洪昇《长生殿.定情》:“须仿冯嬺当熊,班姬辞辇。”嬺,泛称宫中女官。【词语冯嬺当熊】   汉语大词典:冯嬺当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