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数典忘祖

数典忘祖

比喻忘本。公元前527年,晋国以荀跞、籍谈为正、副使节,到洛阳去参加穆后的葬礼。安葬完毕,除去丧服,周景王设宴招待荀跞一行。席间,周天子问,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,何以晋国独无。荀跞让副使籍谈回答。籍谈即以晋国受封时王室未曾赐给明德之器与地近戎狄、远于王室为理由回答了周天子。周天子当面一一驳斥。他历数成王封唐叔、襄王赐文公等许多历史事实说明王室对晋国曾屡有封赠和赏赐。而且,他还指出,籍谈高祖曾掌晋国典籍,遂以籍为姓而世守其官。并讥评他虽是司典之后,但却数典而忘其祖。籍谈不能回答,宴会遂不欢而散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十二月,晋荀跞如周,葬穆后,籍谈为介。既葬除丧,以文伯宴,樽以鲁壶。王曰:‘伯氏,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,晋独无有,何也?’文伯揖籍谈。……籍谈不能对。宾出,王曰:‘籍父其无后乎,数典而忘其祖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袁枚《与钱竹汀书》:“枚祖籍慈溪,为兄部民,因生长杭州,数典忘祖。”


连动 典,典籍。①查数着典籍,却忘记了祖先的职守。比喻忘本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周景王曰:‘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,晋独无有,何也?’文伯揖籍谈,对曰:‘晋居深山,戎狄与之邻,远于王室,拜戎不暇,何以献器?’王历举旧典以折之曰:‘女司典之后也,何故忘之?’”祖慰《祖慰的怪味小说》:“想伟大,结果是灭亡,~的人就是得了精神癌的人。”②比喻对祖国的历史无知。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卷1:“史迁用之《秦本纪》后,最为切当……班固又于陈涉、项羽传后引此及史迁所论项羽者,以作二人传赞,未免数典而忘其祖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比喻忘记事物的根本、缘由。↔言不谙典


【词语数典忘祖】  成语:数典忘祖汉语词典:数典忘祖

猜你喜欢

  • 楯鼻磨墨

    《北史》卷八十三《文苑传.荀济传》:“荀济字子通。其先颍川人,世居江左。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,知梁武当王,然负气不服,谓人曰:‘会楯上磨墨作檄文。’”楯(dùn,同盾)上磨墨作檄文。是形容在军旅中立即书

  • 未惊雷破柱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,时大雨,霹雳破所倚柱,衣服焦然,神色不变,书亦如故。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。”按,《太平御览》卷十三引晋 曹嘉之《晋纪》为诸葛诞,“作书”为“读书

  • 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

    今朝( ㄓㄠ zhāo ):今天。 今天有酒,今天且喝它大醉,明天的忧愁,等明天再说。 意谓只管目前享乐,不管其他。语出唐.罗隐《自遣》:“得意高歌失即休,多愁多恨亦悠悠,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

  • 风尘表物

    《晋书.王戎传》:“王衍神姿高彻,如琼林玉树,自然是风尘表物。”《世说新语.赏誉上》:“王戎云:‘太尉神姿高彻,如瑶林琼树,自然是风尘表物。’”王戎赞扬王衍出类拔萃,后遂以“风尘表物”或“风尘外物”作

  • 因乌及屋

    源见“爱屋及乌”。谓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他有关事物。清邹容《革命军》第五章:“呜呼!是又因乌及屋之微意也。”偏正 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有关的事物。邹容《革命军》:“呜呼!又是~之微意也。”参见“爱屋及乌”

  • 劫后灰

    同“昆明灰”。清秋瑾《柬某君》诗之三:“头颅肯使闲中老,祖国宁甘劫后灰?”苏曼殊《为调筝人绘像》诗:“湘弦洒遍胭脂泪,香火重生劫后灰。”【词语劫后灰】   汉语大词典:劫后灰

  • 洛阳才

    《文选》卷十晋.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终童山东之英妙(终童,指汉代人终军,济南人。曹植《求自试表》称:“昔贾谊弱冠,求试属国,请系单于之颈,而制其命;终军以妙年使越,欲得长缨,占其王,羁致北阙。”),贾生

  • 蟾盘

    同“蟾轮”。唐曹松《中秋对月》诗:“无云世界秋三五,共看蟾盘上海涯。”【词语蟾盘】   汉语大词典:蟾盘

  • 白云之思

    同“白云亲舍”。宋岳珂《桯史.开禧北征》:“夜碇中流,海光接天,星斗四垂,回首白云之思,恻然凄动。”

  • 紫玉烟

    同“紫玉化烟”。清袁枚《题虎丘仰苏楼八首兼赠祖印上人》诗之五:“草没金凫影,风消紫玉烟。”王闿运《采芬女子墓志铭》:“出郊而望,但见紫玉之烟;舞鹤归来,俱入泉台之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