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武全才

文武全才

文才武功样样具备。形容才能杰出而全面。出自五代时人和凝的事迹。和凝(896-955年)字成绩,汶阳须昌(今山东东平西北)人。十七岁举明经,十九岁登进士第,后为后梁滑州节度使贺瑰幕僚。贺瑰与后唐庄宗李存勖相持于河上,战败。当时只有和凝随之。有一骑士追瑰,和凝便大声斥骂之。其人仍紧追不止,和凝便用弓箭将其射死。贺瑰由是得免死。后对其子弟说:“昨日如不是和公相救,我就来不到这里了。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,将来必享重位。你们一定要谨慎奉事他。”和凝后来历仕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四个朝代,均居重位。

【出典】:

旧五代史》卷127《周书十八·和凝传》1672页:“旋有一骑士来逐瓌,凝叱之,不止,遂引弓以射,应弦而毙,瓌获免。既而谓诸子曰:‘昨非和公,无以至此。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,后必享重位,尔宜谨事之。’遂以女妻之,由是声望益隆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张娘心许》:“昨日送门簿来,有个秀才李靖求见。我曾闻此人有文武全才,今日若再来,当接见他一番,看他谈论如何。” 巴金《忆·做大哥的人》:“父亲对他抱着很大的希望,想使他做一个文武全才的人。”


偏正 能治理天下,又能带兵打仗的人才。多指才能杰出且全面。唐·陆贽《马燧浑瑊副元帅招讨河中制》:“马燧浑瑊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人才方面。→文武双全 ↔酒囊饭袋


【词语文武全才】  成语:文武全才汉语词典:文武全才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羽箭

    源见“三箭定天山”。比喻高强的武艺。宋辛弃疾《江神子.和陈仁和韵》词:“却笑将军三羽箭,何日去,定天山?”

  • 蓼莪罔极

    源见“蓼莪废讲”。谓孝子对亡故父母的无穷哀思。三国 魏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终怀《蓼莪》罔极之哀。”

  • 秦佚

    隋.薛道衡《老氏碑》:“庄周云:老聃死,秦佚吊之,三号而出’”(据《文苑英华》卷八四八引)春秋时有秦佚,曾吊唁老子。后遂用为得道之士的典故。唐.皎然《因游支硎寺寄刑端公》:“得道殊秦佚,隳名似楚狂。”

  • 淡若水

    《庄子.山木》:“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”晋.郭向注:“无利故淡,道合故亲。”庄子以君子之交淡若水来形容交友不因利,道同志合为高尚之意。后遂用为道义之交的典故。唐.

  • 数行俱下

    同“五行俱下”。《旧唐书.欧阳询传》:“虽貌甚寝陋,而聪悟绝伦,读书即数行俱下,博览经史,尤精《三史》。”

  • 柏梁台

    《三辅黄图》卷五《台榭》:“柏梁台,武帝元鼎二年春起。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。《三辅旧事》云:‘以香柏为梁也,帝尝置酒其上,诏群臣和诗,能七言诗者乃得上。’”汉武帝曾在长安城中建柏梁台,能七言诗的臣子方

  • 流火

    源见“白鱼入舟”。为王朝勃兴之兆。《宋史.礼志十一》:“昔者流火开祥,周发荐文王之号;黄星应运,曹丕扬魏祖之功。”源见“授衣”。火,指大火星(即心宿),夏历五月的黄昏,火星在中天,七月的黄昏,星的位置

  • 焦螟

    源见“鹪巢蚊睫”。泛指极细小之物。宋王安石《真人》诗:“嘻予岂不知,黄帝觉焦螟。”【词语焦螟】   汉语大词典:焦螟

  • 钟仪楚音

    同“钟仪操乐”。宋苏轼《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》:“风流贺监常吴语,憔悴钟仪独楚音。”

  • 疏而不漏

    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谓法网虽宽,并无遗漏者。《北史.倭传》:“暨箕子避地朝鲜,始有八修之禁,疏而不漏,简而可久,化之所感,千载不绝。”连动 ①法网虽宽大但不会遗漏任何罪犯。语本《老子》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