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有眼不识泰山

有眼不识泰山

晋.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

长着眼睛却不认识泰山。后因以“有眼不识泰山”用为浅陋无知,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人的典故。

明.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教头,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
主谓比喻地位高本领大的人就在眼前却认不出来。语本《文子·九守》:“夫目察秋毫之末者,耳不闻雷霆之声;耳调金玉之声者,目不见太山之形。”太山,即泰山。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觅真》:“元来是你令兄,正是~。”△贬义。指人见识浅陋;也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后向对方赔礼道歉的话。→有眼无珠 有眼无瞳 有眼如盲 有眼不识荆山玉 ↔独具慧眼


解释比喻见闻浅陋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。常用作向对方赔礼道歉,自责礼貌不周或多有冒犯的客套话。

出处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太公起身劝了一杯酒,说道:‘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,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’”

水浒传》第二回讲,北宋哲宗时,高俅凭借自己球踢得好,结识了端王。哲宗死后,端王继位为皇帝,即宋徽宗。随后,高俅即被徽宗重用为殿帅府太尉,执掌起朝廷大权。王进当时正担任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,但他父亲以前得罪过浪迹街头时的无赖高俅。高俅掌权以后,马上开始报复王进。王进一看情况不妙,设计骗开两个监守的人,带着老母亲连夜逃走,准备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。

逃离东京一月有余,一天,眼看离延安不远了,母子两个一高兴,错过了住宿的地方,于是借宿到了九纹龙史进的家里。由于当晚母亲心痛病发作,王进只好暂时住了下来。有一天,史进正在练武,王进看到后禁不住说:“这棒练得还不错,只是还不算真功夫,赢不了真好汉。”史进不服,坚决要和王进比个高下,却被王进一棒打翻。史进马上跪地拜师,史进的父亲史太公也马上备办酒席,礼请王进母子。席间,史太公起身劝酒,说:“师父本领如此高强,一定是个教头,儿子史进年纪小见识浅,不知道您本领出众。”

后来王进为感谢史太公、史进父子对自己和母亲的照顾,就在史家庄呆了半年,将自己的平生绝学传授给了史进。史进后来入伙梁山泊,成为一百单八条好汉之一。

近义有眼无珠

例句

小熊看见衣着光鲜的人就点头哈腰,看见衣着普通的人就爱理不理一天,祖师爷驾到,却因为穿得不好,被他拒之门外,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


【词语有眼不识泰山】  成语:有眼不识泰山汉语词典:有眼不识泰山

猜你喜欢

  • 投瓮

    宋.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前录》卷六:“国初,赵普中令为相。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,凡有人投利害文字,皆置中,满即焚于通衢。”宋代赵普任宰相时,在厅堂屏风后面放了两只大瓮,凡有利害关系的文书,阅后都投入瓮里,

  • 丁令还乡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谓久别归故里。清袁枚《留别杭州故人》诗:“贾生诣阙当年早,丁令还乡此日孤。”

  • 握雨携云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指男女欢合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四本二折:“只看你夜去明来,倒有个天长地久。不争你握雨携云,常使我提心在口。”并列 比喻男女欢爱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4本2折:“只着你夜去明来,倒有个

  • 甑生埃

    同“甑中生尘”。明李东阳《寿鹤溪潘先生八十》诗:“孤赏最宜楼有月,旧贫刚免甑生埃。”

  • 高岸深谷

    《诗.小雅.十月之交》:“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后因以“高岸深谷”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。清黄宗羲《与李杲堂陈介眉书》:“不少贤达胜士,当时为人宗物望所归者,高岸深谷,忽然湮灭。”并列 谷,山谷。①指幽静

  • 樽俎折强权

    源见“折冲樽俎”。指在外交谈判中战胜霸权主义。陈毅《满江红.送周总理赴日内瓦》词:“看我公樽俎折强权,期赢获。”

  • 瓮间倾卮

    源见“瓮间吏部”。指嗜酒成性。唐杜牧《雪中抒怀》诗:“且想春候暖,瓮间倾一卮。”

  • 禽填石

    源见“精卫填海”。喻申冤。陶牧《菩萨蛮》词:“鹃啼枝上禽填石,相思端赖明珠织。”

  • 黄龙见谯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文帝纪》:“初,汉熹平五年,黄龙见谯,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:‘此何祥也?’飏曰:‘其国后当有王者兴,不及五十年,亦当复见。天事恒象,此其应也。’内黄殷登默而记之。至四十五年,登尚在

  • 三年窥宋

    源见“东墙窥宋”。形容佳人对男子的倾心爱慕。宋晁端礼《雨中花.小小中庭》词:“谁人笑里相迎。有三年窥宋,一顾倾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