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木罂缻渡军

木罂缻渡军

木罂缻(yīngfǒu英否):木制之盆瓮,用来缚在身上渡河。罂:小口大腹之盛酒器;缻:同“缶”,小口大肚子之盛酒瓦器。此典指韩信用木制盆瓮渡汉军过河,打败魏王豹军队。后以此典比喻军队以简易工具渡河,出奇制胜。魏豹(?——前204年),战国时魏国贵族。陈胜起义时立其兄魏咎为魏王。秦将章邯攻魏,魏咎被迫自杀。魏豹逃亡至楚,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,攻下魏地二十余城,自立为魏王。项羽大封诸侯,改封魏豹为西魏王。楚、汉战争时,汉王刘邦东出获胜,魏豹以国属汉王,从汉刘邦击楚项羽。汉王刘邦有一次与楚战失利,魏豹回去探望母病,一到封国,立即切断黄河西岸临晋关(黄河渡口,今陕西大荔县东)之交通,反对汉王刘邦,与楚霸王项羽订约讲和。汉王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魏豹,没有成功。于是汉王刘邦用韩信为左丞相(百官之长),攻打魏国。魏王豹在蒲坂(今山西永济县西)驻扎重兵,封锁临晋关。韩信于是增设疑兵,摆开船只,假装要在临晋渡河,而隐蔽前进部队却从夏阳(今陕西韩城县南)用木制盆瓮浮水渡河,偷袭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。魏王魏豹惊惶失措,领兵迎击韩信,韩信于是俘虏魏豹。此典又作“木罂渡军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2《淮阴侯列传》2613页:“以信为左丞相,击魏。魏王盛兵蒲坂,塞(封锁)临晋,信乃益为疑兵,陈船欲度(通“渡”)临晋,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,袭安邑。魏王豹惊,引兵迎信,信遂虏豹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程允升《幼学故事琼林》卷1《武职》:“韩信用木罂渡军,机谋叵测;田单以火牛出阵,势焰莫当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后大练

    《后汉书.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〔马皇后〕既正位宫闱,愈自谦肃……常衣大练,裙不加缘。“李贤注:“大练,大帛也。”后因以“马后大练”用作后妃俭朴之典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马后大练,孟光荆钗。”【词语马后大练

  • 棋局长安

    同“长安棋局”。吕碧城《游钟山和省庵》诗:“棋局长安浑不定,只应都付烂柯中。”

  • 白发郎潜

    源见“郎潜白发”。指年老居官低微的人。宋苏轼《董储郎中尝知眉州访其故居留诗屋壁》:“白发郎潜旧使君,至今人道最能文。”【典源】《文选·张衡 (思玄赋)》:“尉尨 (mang) 眉而郎潜兮,逮三叶而遘武

  • 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

    年:年岁。 父母的年纪,子女不可不知道。 表示子女一方面为父母年纪大了还健在而高兴,一方面又为他们年纪越大越接近死亡而担忧。语出《论语.里仁》:“子曰:‘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

  • 文质彬彬

    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,又有雅致的风度。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,态度闲雅。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。他认为,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,不免陷于粗野;而文采超过朴实,则又陷于虚夸。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,才

  • 来者不拒

    对于有求而来的人概不拒绝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往者不追,来者不拒。”唐.柳宗元《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》:“阳公有博厚恢弘之德,能并容善伪,来者不拒。”清.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》卷四引蓝鹿

  • 咫尺威颜

    同“咫尺天颜”。宋王安石《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》:“联翩入贺知君意,咫尺威颜不隔霄。”见“咫尺天颜”。宋·王安石《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》:“联翩入贺知君意,~不隔霄。”【词语咫尺威颜】  成语

  • 成事不说,既往不咎

    咎:责备。 已经做过的事不要再提,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再追究。 表示一切要向前看。语出《论语.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清.李汝珍《镜花缘》六回:“织女道:‘成事不说,既往不咎。我们原

  • 飞鸟叹

    源见“烹狗藏弓”。喻被弃功臣的悲叹。明何景明《淮阴侯》诗:“独怜飞鸟叹,不及范生高。”

  • 久假不归

    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尧舜,性之也;汤武,身之也;五霸,假之也。久假而不归,恶知其非有也。”孟子认为,尧舜是本着天性自然施行仁义的,商汤和周武王是修身养性勉力施行仁义的,至于五霸,只是假借仁义作幌子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