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桑林祷雨

桑林祷雨

墨子.兼爱下》:“汤(商朝开国之君,名履)曰:‘惟小子(汤自卑称)履,敢用玄牡(玄牡,黑色的公牛。汤为天子,祭祀当用太牢,黑色的公牛就是做为太牢的牺牲),告于上天后(指皇天后土)曰:“今天大旱,即当朕身履(朕,国君皇帝自称。天大旱是上天惩罚罪孽,其罪应由履一人承担),未知得罪于上下(指不知怎样得罪了天地),有善不敢蔽(隐瞒),有罪不敢赦,简(简同阅,指鉴察善恶)在帝(上帝)心,万方有罪,即当朕身,朕身有罪,无及万方。”’即此言汤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,以祠(同词)说于上帝鬼神。……”

又《吕氏春秋.顺民》:“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,天大旱,五年不收。汤乃以身祷于桑林(古代传说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),曰:‘余一人有罪,无及万夫;万夫有罪,在余一人,无以一人不敏(不材)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。’于是剪其发,?(音同郦。?,砥也;或以为是磨字之误)其手,以身为牺牲,用祈福于上帝,民乃甚悦,雨乃大至。”

此事又之《尸子》,《淮南子》之“修务”、“主术”,《论衡》之“感虚”、“明雩”,《帝王世纪》,《搜神记》卷八。

古人相信“天人感应”,为了宣扬德政,把某些“善行”,说成是能够感动上天的伟力。汤以六事自责,“桑林祷雨”即其一例。汉.王充,在《论衡》一书中,指出:“天之运气(即自然变化的规律),非政所致。”“时当自然,虽雩祭请求,终无补益。”这就是说,天道的变化,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发生发展的。单凭人的乞求而达到改变天道的某种目的是不可能的。

旧以“桑林祷雨”用为颂扬贤君德行的典故。《淮南子.修务训》:“是故禹之为水,以身解于阳盱之河;汤旱,以身祷于桑山之林。”


偏正 祷天降雨在桑林间举行。指商汤扮作祭天的牺牲,为民求雨。借喻垂千古的为官德政。语本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汤之时,七年旱,以身祷于桑林之际,而四海之云凑,千里之雨至。”△褒义。用于颂扬为民排忧解难的官员。→生佛万家


猜你喜欢

  • 棘刺情

    《晋书.文苑传.顾恺之传》:“(恺之)尝悦一邻女,挑之弗从,乃图其形于壁,以棘针钉其心,心遂患痛。恺之因致其情,女从之,遂密去针而愈。”晋画家顾恺之爱慕邻女,女不肯从,顾画其形,用棘针刺在心上,邻女心

  • 画麟阁

    同“画麒麟”。唐白居易《不如来饮酒》诗之四:“何曾画麟阁,只是老辕门。”

  •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

    揣:测度,估量。本:根本,根基末:末梢,末端。 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,而只比较其顶端。 意谓事物如不放在同一起点上去竞争,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

  • 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

    爱好学习,并能深入思考,心中领会了书中的旨意。 形容人善于读书。语出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书缺有间矣,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。非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,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。”清.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三:“

  • 济川楫

    同“济川舟”。唐温庭筠《题丰安里王相林亭》诗:“谁知济川楫,今作野人船。”

  • 宋玉东墙

    源见“东墙窥宋”。借指貌美而多情的女子。明王骥德《男王后》二折:“谢圣主恩波浩荡,却将个宋玉东墙,错猜做神女高唐。”偏正 喻指美丽而多情的女子。战国楚·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称,宋玉东邻有一女,姣美无比

  • 蔡生迎

    同“蔡邕倒屣”。《金云翘传》十七回:“抱璞不收和氏璧,闭关休作蔡生迎。”

  • 一梦成炊黍

    同“一觉黄粱熟”。宋吴文英《杏花天.重午》词:“幽欢一梦成炊黍。”

  • 指马

    同“指鹿为马”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馀韵》:“指马谁攻秦相诈,入林都畏阮生狂。”【词语指马】   汉语大词典:指马

  • 井渫莫食

    《易.井》(卷三):“井渫(音xiè,渫,淘去污泥)不食,为我心侧(为,使;恻,凄怆)。可用汲(汲,取水,比喻人才可用),王明,并受其福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:水井已经淘去污泥,但尚无人汲饮食用,这就好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