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毛义捧檄

毛义捧檄

后汉书.刘平王望等传序》:“庐江毛义少节,家贫,以孝行称。南阳人张奉慕其名,往候之。坐定而府檄适至,以义守令,义捧檄而入,喜动颜色。奉者,志尚士也,心贱之,自恨来,固辞而去。及义母死,去官行服……后举贤良,公车征,遂不至。张奉叹曰:‘贤者固不可测。往日之喜,乃为亲屈也。斯盖所谓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者也。’”后因以“毛义捧檄”为孝子因养亲而出仕的典故。清冯桂芬《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》:“毛义捧檄色喜,固以家贫亲老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东观汉记·毛义》:“庐江毛义,性恭俭谦约,少时家贫,以孝行称。为安阳尉。南阳张奉慕其名,往候之。坐有顷,府檄适至,以义守令。义奉而入白母,喜动颜色。”《后汉书·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》亦载,后有“奉者,志尚士也,心贱之,自恨来,因辞而去。及义母死,去官行服。数辟公府,为县令,进退必以礼。后举贤良,公车征,遂不至。张奉叹曰:‘贤者固不可测。往日之喜,乃为亲屈也。斯盖所谓“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”者也。’”【今译】 后汉庐江人毛义,品行诚敬朴实,谦逊有礼,年轻时家贫,以孝敬母亲闻名,任安阳尉。南阳人张奉仰慕他的名声,去访问他。坐了有一会,府中文书正好下来,任命毛义代理县令。毛义捧着文书去告诉母亲,喜笑颜开。张奉是位操守高洁的士人,很看不起他这样子,觉得自己不该来,马上告辞。毛义母死后,毛义为母守孝。后来几次征召他,他都不去。张奉才明白,感慨说:“贤者真难以捉摸。过去做官那么欢喜,是为了扶养母亲。也就是所谓‘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’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出仕为官。

【典形】 毛生捧檄、毛生檄、毛义檄、捧檄、捧檄南州、捧檄之禄、捧檄之操。

【示例】

〔毛生捧檄〕 明·陈子龙《送家大母还松江》:“方知李令陈情是,深悔毛生捧檄非。”

〔毛生檄〕 元·揭傒斯《送人归豫章》:“手持毛生檄,身着莱公衣。”

〔毛义檄〕 唐·温庭筠《感旧陈情五十韵》:“宦无毛义檄,婚乏阮修钱。”

〔捧檄〕 唐·元稹《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》:“贫则有啜菽之欢,仕则有捧檄之庆。”

〔捧檄南州〕 宋·陈师道《送傅子正宣义》:“请缨北阙非无意。捧檄南州且为亲。”


【词语毛义捧檄】   汉语词典:毛义捧檄

猜你喜欢

  • 韦编三绝

    韦:熟牛(或其他兽)皮条。编:编成竹简册籍。 三绝:多次磨断。 此典指孔子阅读《易经》次数太多,使联串竹简册籍之皮条多次磨断。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,精研细读。 孔子晚年喜好阅读《易经》,并为《彖》、《

  • 画麟台

    同“画麒麟”。唐颜真卿《赠裴将军》诗:“功成报天子,可以画麟台。”

  • 谢山携妓

    源见“东山携妓”。指游山玩水,逍遥倜傥。宋朱敦儒《桂枝香.南都病起》词:“谢山携妓,黄垆贳酒,旧愁慵整。”

  • 斗筲子

    源见“斗筲小人”。喻才能低下或地位微贱的人。太平天国洪仁玕《钦定军次实录》:“富贵人求得之者,惟修省悔过;忠孝之徒,虽斗筲子亦得与焉。”【词语斗筲子】   汉语大词典:斗筲子

  • 经锄

    同“带经锄”。清钱谦益《奉赠会稽倪太公》诗:“家学经锄世所钦,会稽竹箭比南金。”【词语经锄】   汉语大词典:经锄

  • 瓮中捉鳖

    元代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四折,“管教他瓮中捉鳖,手到拿来。”象放在瓮中的鳖,伸手便可以捉住。比喻在掌握之中。偏正 比喻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,探手可得。形容十分有把握。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4折:“

  • 庭花遗曲

    同“玉树后庭花”。宋陈著《满江红.次吕居仁韵》词:“梦里京华,忽听得、《庭花》遗曲。”此为借古讽今,感慨国事。

  • 难与虑始,可与乐成

    见〔民不可与虑始,而可与乐成〕。

  • 篱帮楗,楗帮篱

    即互相依靠之义。楗:门闩,门杠。《通俗编.居处.篱帮楗,楗帮篱》:“《戒庵漫笔》:今人以相助为帮辅。语曰:‘篱帮楗,楗帮篱。’是即辅车相依之义。”

  • 对床之约

    源见“夜雨对床”。指朋友欢聚。清陈确《与韩子有云》:“闻今春驾过西湖,何不一枉东?,寻对床之约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