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礼记.经解》:“天子者,与天地参,故德配天地,兼利万物,与日月并明,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。”后以“明并日月”谓光明灿烂与日月同辉。多以称誉帝王英明。晋刘琨《劝进表》:“陛下明并日月,无幽不烛;深谋远虑
源见“阿堵物”。表示处世清高。唐施肩吾《戏咏榆荚》诗:“风吹榆钱落如雨,绕林绕屋来不住。知尔不堪还酒家,漫教夷甫无行处。”
元脱脱等撰《宋史.苏轼传》(卷三三八):“苏轼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。……嘉祐二年,试礼部。方时文磔(zhé)裂诡异之弊胜,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。得轼《刑赏忠厚论》,惊喜欲擢冠多士,犹疑其客曾巩所为,但置
源见“火烧祆庙”。喻指投身险境。元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四折:“本则合暮登天子堂,没来由夜宿祆神庙。”
源见“未能免俗”。为贫寒之典。清蒲松龄《为华振叔与韩履生启》:“若小儿贫如南阮,聊晒犊裩;瘦似清郎,频移革带。”【词语聊晒犊裩】 成语:聊晒犊裩汉语大词典:聊晒犊裩
参见:一匹练
《论语.述而》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后因以“坦荡”形容胸襟开阔,心地纯洁。南朝 梁沈约《怀旧诗.伤王谌》:“长史体闲任,坦荡无外求。”曹靖华《飞花集.怀周恩来同志》:“那样坦荡的胸怀,以及待人
北朝.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文章篇》:“何逊诗实为精巧,多形似之言,扬都论者,恨其每病苦辛,饶贫寒气。”宋.姜夔词《暗香》:“旧时月色,算几番照我,梅边吹笛?唤起玉人,不管清寒与攀摘。何逊而今渐老,都忘却
《文选》卷三十南朝宋.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.刘桢.序》:“卓荦偏人,而文最有气,所得颇经奇。”南朝梁.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魏文学刘桢,其源出于古诗。仗气爱奇,动多振绝。真骨凌霜,高风跨俗。但气
同“出空桑”。明宋濂《金华张氏先祀记》:“人非空桑而生,谁不本之于祖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