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辽东白豕

辽东白豕

同“辽东豕”。唐李白《赠范金乡》诗之一:“辽东惭白豕,楚客羞山鸡。”清李渔闲情偶寄.居室》:“而偶至一处,见其已设者,先得我心之同然,因自笑为辽东白豕。”


偏正 辽东的白猪。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伯通(彭宠)自伐,以为功高天下。往时辽东有豕,生了白头,异而献之。行至河东,见群豕皆白,怀惭而还。若以子之功,论于朝廷,则为辽东豕也。”比喻少见多怪。孙中山《心理建设〈孙文学说〉》3章:“至于严又陵氏所翻之名学,则更为~也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怪异而少见之事物。→少见多怪 ↔司空见惯 见惯不惊。 也作“辽东豕”。


【典源】《东观汉记·朱浮》:“朱浮与彭宠书,责之曰:‘伯通自伐,以为功高天下。往时辽东有豕,生子白头,异而献之。行至河东,见群豕皆白,怀惭而还。若以子之功,论于朝廷,则为辽东豕也。’”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汉代朱浮给彭宠 (字伯通)写信,责备他说:“你骄矜自大,以为功高天下。从前辽东地方有个人家的母猪产下一头白脑袋的小猪,认为是奇异之物,就上京去献给朝廷,走到河东地方,看到那里的猪都是白的,只好羞愧而返。如果把你的功劳拿到朝廷上议论,就如同这辽东的猪一样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矜功自傲、妄自尊大; 也形容少见多怪。

【典形】 白豕、白头豕、辽东豕、辽豕、豕夸头白。

【示例】

〔白豕〕 唐·李白《赠范金乡》:“辽东惭白豕,楚客羞山鸡。”

〔白头豕〕 清·钱谦益《戊辰七月应召赴阙》之三:“赤汗马应空冀北,白头豕自愧辽东。”

〔辽东豕〕 宋·江端友《朱酥行》:“持归空惭辽东豕,努力明年趁头市。”

〔辽豕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刺史启》:“抱山鸡而自恧,顾辽豕以多惭。”

〔豕夸头白〕 清·陆淹《秋怀》:“鱼悔尾赪思溟北,豕夸头白笑辽东。”


【词语辽东白豕】  成语:辽东白豕汉语词典:辽东白豕

猜你喜欢

  • 劫石成灰

    同“昆明灰”。唐李白《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》诗:“留欢若可尽,劫石乃成灰。”

  • 女娲补

    同“女娲补天”。清姚燮《双鸩篇》:“天缺不得女娲补,海缺不得精卫填。”

  • 白鹿坡元戎将

    唐.房玄龄等撰《晋书.桓温传》:晋桓温北征关中,前秦国君苻健“遣子生、弟雄众数万屯峣柳、愁思塠以距温,遂大战。(苻)生亲自陷阵,杀温将应诞、刘泓,死伤千数。温军力战,生众乃散。(苻)雄又与将军桓冲(温

  • 桐尾

    源见“焦尾琴”。喻指良材。宋陆游《北窗》诗:“竹头那足用,桐尾不禁焦。”

  • 欲速则不达

    也作“欲速不达”。泛指不顾主客观条件,一味求速,反而难于成事。孔子的学生子夏作了鲁国莒父的地方官,向孔子请教如何管理政事。孔子回答说,不要图快,不要只顾眼前小利。如果只图快,不考虑条件,反而达不到目的

  • 知荣知辱

    《老子》:“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为天下谷,常(或作恒)德乃足。常德乃足,复归于璞。”这七句话的意思是:认识了荣耀,却坚守卑辱,宁愿处于卑下的地位。处于卑下地位,常德才能充裕具备。常德充裕具备了,

  • 争腐鼠

    源见“鸱得腐鼠”。喻庸人俗辈争夺贱物、权势利禄。金元好问《天门引》:“海中仙人黄鹄举,大笑人间争腐鼠。”

  • 黑头王掾

    同“黑头公”。清徐釚《法曲献仙音.寄王编修季友董庶常方南》词:“董相江都,黑头王掾,同射策金华殿。”

  • 落花有意,流水无情

    《续传灯录.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》:“落花有意随流水,流水无情恋落花。”后因以“落花有意,流水无情”比喻一方有意,一方无情。多指爱情之事。《醒世恒言.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谁知朱重是个老实人,又且兰花龌

  • 梁苑雪

    同“梁园雪”。清吴伟业《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》诗之三:“赋夸梁苑雪,歌起邺台风。”清王丹林《寒食》诗:“香荠乱堆梁苑雪,绿榆小铸沈郎钱。”【词语梁苑雪】   汉语大词典:梁苑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