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江

上江

①地区名。指长江上、中游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十四年(618),隋炀帝在江都,将士思归劫之,“帝曰:‘朕方欲归,正为上江米船未至。’”胡注:夏口以上为上江。

②水名。指太湖尾闾之一东江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震泽致定。”《正义》:“泽在苏州西南四十五里……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,名曰上江,亦曰东江。”

③地名。旧为今安徽省的别称。长江由安徽流入江苏,故安徽称上江,江苏称下江。


(1)古地区名。指长江中、上游地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十四年(618年),炀帝曰:“朕方欲归,正为上江米船未至。”胡三省注:“夏口以上为上江。”(2)安徽省的别称。旧以安徽居于江苏的长江上游,故称江苏为下江,安徽为上江。(3)古水名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张守节《正义》谓太湖尾闾之一东江,一称上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草屯镇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。旧名草鞋墩。日本占领期间设草屯庄,后改草屯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草屯镇。在台湾省南投县西北端,北接台中县。面积104.4平方千米。人口约9万。清代名北投堡,属台湾县。

  • 凉川县

    ①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会宁县置,属原州。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。后为会宁郡治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又改为会宁县。②唐开元四年 (716) 析会宁县置,属会州。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境内。九年 (72

  • 直步湖

    在今湖北洪湖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沔阳州: 直步湖 “在州东南四十里。其湖受柳口、大马河及螺子滨、渣泽、李二湖等水入阳明湖”。

  • 什邡县

    东汉改汁方县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。西晋改为什方县,属新都郡。南朝宋改为什邡县。齐又改为什方县。北周闵帝改为方亭县,武帝省入雒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益州。垂拱二年(686)改属汉州

  • 东安陵县

    西晋置,属渤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(桑园镇)北十五里南运河东岸安陵村。北魏改名安陵县。古县名。西晋置,治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。北魏改名安陵县。

  • 大牢镇

    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资州。在今四川荣县西。《隋书·卫玄传》:玄任资州刺史,“时僚攻围大牢镇,玄单骑造其营”。即此。十三年(593)升为大牢县。

  • 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二年 (前 (520),六月 “丁已,葬景王。王子朝因旧官、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、景之族以作乱,帅郊、要、饯之甲,以逐刘子”。古邑名。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

  • 三重岭

    在今福建漳平市南。明嘉靖《漳平县志》卷2:三重岭“在县南二十里,居仁、永福之间。高下相因者有三,故名”。

  • 尚安郡

    亦作上安郡。西魏改武进郡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尚安县 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
  • 七贤乡

   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嵇康传》 裴注引《魏氏春秋》:“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,与之游者,未尝见其喜愠之色。与陈留阮籍、河内山涛、河南向秀、籍兄子咸、琅邪王戎、沛人刘伶相与友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