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九日山摩崖石刻

九日山摩崖石刻

在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旭日村九日山上。自晋以来,历代均有石刻。现存有摩崖石刻七十五方,分布于东西两台,有反映海外交通的祈风石刻十三方,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(1104)至南宋咸淳二年(1266)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,预祝一帆风顺、满载而归的史实。有蔡襄、苏才翁、苏绅、虞仲房等人的题刻。西峰顶上有一尊大石佛,盘膝于莲花须弥座上,全高7.5米,为五代乾德三年(965)陈洪进所刻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东西两峰的摩崖上。有宋至清石刻75段,最著者有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至南宋咸淳二年(1266年)有关海外交通及祈风石刻13段,记载了当时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一年两度为“番船”祈风史实,为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。另有宋蔡襄、苏才翁、苏绅、虞仲房及清代马负书等记游题刻。在西峰顶上,有石佛造像,为太师陈洪进于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所倡刻,高4.5米,宽1.5米,袒胸盘坐于莲座上,为南安市最早的石雕造像。还有清初为保护石佛而建的石亭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九日山摩崖石刻


猜你喜欢

  • 科山

    即登科山的简称。在今福建惠安县西侧。旧称登高山。在福建省惠安县城西郊。包括螺山、火山,方圆10多里。南宋嘉熙年间,县令郑清子勒“登科山”三字于悬崖,遂易名科山,亦名高士峰。有石径逶迤,可登绝顶。山上有

  • 洪山水

   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介休县: 洪山水在 “县东南二十里。一名石洞水。源出洪山,或谓之胜水,四泉并发,四时不竭。宋文彦博引为东、中、西三渠,灌自城以东数村之田,凡九十余顷,西北流注于

  • 龙潭寺镇

    又名隆兴场。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二十里龙潭乡。民国《华阳县志》卷4:龙潭寺“在治东北城外二十里。寺内有龙潭,因以为名”。

  • 上东门

    ①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东面北头第一门。汉曰上东门,魏、晋改为建春门。《后汉书·郅恽列传》:恽为上东城门侯,“帝尝出猎,车驾夜还,恽距关不开”。即此。②汉魏洛阳城内宫城东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宁

  • 夷市

    在今湖北鄂州市东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侃迁龙骧将军,“又立夷市于郡东,大收其利”。

  • 博爱镇

    又名沐爱镇。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沐爱镇。1944年设沐爱设治局于此。

  • 驮鼋溪

    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驮鼋溪“发源都结州,流经县西岜空山,又东合大江”。

  • 乾溪堡

    明置,属威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通化乡西甘溪。唐于此置乾溪守捉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乾溪堡在 “州西北五十里。即唐时乾溪守捉城也。……乾溪犹设堡,置仓,为戍守处”。在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北。唐为乾

  • 南智丘

    即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四里南智丘镇。明万历 《保定府志》 卷2束鹿县: 里社有知丘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7束鹿县图: 西南有南智丘。

  • 常乐镇

    ①隋开皇初废凉兴县置,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置常乐县。②即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常乐镇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 “张店镇” 条下: 平陆县西有 “常乐镇”。(1)在山西省平陆县西南部。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