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伍城郡

伍城郡

①即五城郡。一名仵城郡。北魏置,治所在五城县(今山西吉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②即仵城郡。南朝梁置,属楚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汝南郡城阳县:“又梁置伍城郡,后齐废。”

③亦作五城郡。南朝梁置,属新州。治所在伍城县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。北周改为玄武郡。

④北齐合并五城、泰宁等七郡置,为义州治。治所在伍城县(今河南卫辉市)。北周废。


东魏兴和二年(540年)改汲郡置,治伍城县(今河南卫辉市)。北周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溪

    ①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松阳县:竹溪“在县南七里。源出竹��岭,南流经横山下, 又东南注于松溪”。②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徂徕山下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“徂徕

  • 僧念堡

    即今山西汾西县东南僧念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 “神符堡” 条下: 僧念堡 “在县南”。

  • 洋屿

    在今福建泉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晋江县: 洋屿在 “府西南十里。四围田畴数百顷,屿特起其中”。

  • 淮山

    亦作维山。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汉中郡房陵县: “淮山,淮水所出,东至中庐入沔。”

  • 角场

    今广东徐闻县西南角尾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8雷州徐闻县:“徐闻县仍将隶角场作县治。本县于乾道七年复置。”

  • 久隆镇

    即今江苏启东市西北久隆镇。原属崇明县。民国《续海门厅图志》:“别有崇海司巡检,光绪二十八年崇明原裁貊貔司巡检改设,分隶崇海,驻崇境久隆镇。”后划归海门。又划归启东。(1)在江苏省启东市西部、新三和港两

  • 贺县

    明洪武十年 (1377) 改贺州置,属平乐府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。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2年迁县治八步镇,即今贺县治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改贺州置,治今

  • 大理水

    亦名大力川、平水。在今陕西省北部,为无定河支流。源出靖边县东南,东流经子洲县南,至绥德县入无定河。《寰宇记》卷38绥洲废龙泉县:“长城,一在州西一十五里大力川。”《宋史·夏国传》:大中祥符三年(101

  • 酉阳宣抚司

    明洪武八年(1375)改酉阳州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、秀山等县地,同年属重庆卫。永乐十六年(1418)改属夔州卫。天启元年(1621)升为宣慰司。明初改酉

  • 阿耨达池

    一名马品木达赖池。即今西藏普兰县北之玛旁雍错。见佛经。《大唐西域记》作阿那婆答多池。谓在香山之南,大雪山之北,为殑伽、信度、傅刍、徒多四河所自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