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济桥

兴济桥

在今浙江义乌市东东阳江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义乌县:兴济桥在“县东三里,跨东江上。旧有浮梁,宋庆历三年县令薛扬祖更造石桥,号薛公桥。自是以后屡圮屡建,成化十八年重建,改今名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犍为县

    ①南朝梁改武阳县置,属西江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西北五里。西魏改为隆山县。②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武阳县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五里岷江东岸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犍为县: “因 (犍

  • 郭村镇

    ①即今山西沁县西郭村镇。《清 一统志·沁州》: 郭村镇 “在州西少南二十五里。有寨”。②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南六十里郭村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太平县: “西南有宏潭巡检司,后移于郭岩前”,即此。(1

  • 赵草城

    南朝梁筑,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 南齐建武五年 (498),“魏大将杨大眼对桥北岸立城,以通粮运,每牧人过岸伐刍藁,皆为大眼所略。景宗乃募勇敢士千余人,径渡大眼城南数里筑垒,亲自举筑

  • 南陵戍

    东晋置,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三十里赭圻冲,即赭圻城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 “侃在军四十一载,雄毅有权,明悟善决断。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,路不拾遗。” 《宋书· 王懿传》: 东晋义熙中,卢循 “留亲党范崇

  • 千佛岩

    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十里嘉陵江东岸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4广元县:“本志:北十里千佛岩,即古龙门阁,先是悬岩架木,作栈而行,后凿石为千佛像,成通衢矣。”摩岩造像始于南北朝,迄于清,以唐为主。从南至北

  • 昭丘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安居县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。大业初改为荆台县。

  • 和硕特南左翼后 (後) 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左翼后旗: “牧地在大通河南岸,青海正北。东至吉噶素台鄂兰布拉克,南至和洛海,西至布都克图乌兰和硕,

  • 佛子山

    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太行第一峰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佛子山“在陵川县东北四十里。太行绝顶。淅水出焉。上有灵云寺”。

  • 帻山

    一名山。 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13祁县: “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。”

  • 白石川

    今甘肃黑河支流达溪河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泾州崇信县:白石川“在县南六十里。东流入灵台县境,合于赤城川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泾州一》:达溪川水“源出崇信县南五马山,曰白石川,东流入灵台境,为达溪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