勃特山
亦作拔特山、蒲特山。唐时属苑汤州。即今阿富汗东北境巴达克山。
亦作拔特山、蒲特山。唐时属苑汤州。即今阿富汗东北境巴达克山。
一名吴王矶、吕公矶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部龟山东端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9汉阳军:吴王矶 “在大别山侧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 “禹功矶” 条引 《府志》: “俗名吕公矶。元世祖尝驻跸黄鹤山,隔江
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置,为武定府治。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。1913年废府,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武定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北部。属滨州市。面积1365平方千米。人口62.2万。
在今西藏拉萨市城区。公元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。
①北魏太和十五年(491)置,治所在杏城镇(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富县、甘泉、洛川、黄陵等县地。后改为北华州。②北魏正光三年(522)置,治所在汧城(今陕西陇县东南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
即今湖北荆州市以下长江河段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复三年 (903),“马殷遣大将许德勋将舟师万余人,雷彦威遣其将欧阳思将舟师三千余人会于荆江口。乘虚袭江陵”。胡三省注: “大江自蜀东流入荆州界,谓之荆
亦作狼千喀巴布山或朗沁喀巴布冈里。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看龙山。为冈底斯山南干所始。狼楚河发源于此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唐古忒 (藏) 语: 朗 卜切,象也。山形似象,口有泉流出,故名
唐置,属翼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翼州有祚鼎城。
在今四川潼南县南七十八里卧佛镇马龙山太阳坡北麓。1930年开凿,经三年而成。为释迦牟尼涅槃变经像,俗称卧佛,长36米,头长9米,面阔5.4米,胸阔7.5米,手掌长3.8米。周围为石刻群雕。为最大的卧佛
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即今河北大城县。东汉属河间国。西晋为章武国治。北魏改为平舒县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枝渎“又东径东平舒县故城南。代郡有平舒城,故加东”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大城县。属勃海郡。
即今广东顺德市南容奇镇。清咸丰 《顺德县志》 卷2 《图经》: 容奇堡 “以容山、奇山为一镇之秀,两村中隔一海,故以为名”。有县丞及把总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