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原县
隋开皇六年(586)改泥阳县置,为宜州治。治所即今陕西耀县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初复为宜州治。贞观十七年(643)属雍州,垂拱二年(686)改名永安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原。开元元年(713)属京兆府。天祐三年(906)于县置耀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)省入州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泥阳县置,治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。属京兆郡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改名永安县。神龙二年(706年)复为华原县,属京兆府。元至元初废。
隋开皇六年(586)改泥阳县置,为宜州治。治所即今陕西耀县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初复为宜州治。贞观十七年(643)属雍州,垂拱二年(686)改名永安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原。开元元年(713)属京兆府。天祐三年(906)于县置耀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)省入州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泥阳县置,治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。属京兆郡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改名永安县。神龙二年(706年)复为华原县,属京兆府。元至元初废。
①金改北砦置,属行唐县。即今河北阜平县。明昌四年(1193)改置阜平县。②原属山东滨县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滨县东南有北镇。即今山东滨州市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1982年于此设滨州市。(1)古镇名
西魏置,属唐州。治所在戟城县 (今湖北随州市西北)。后废。西魏置,治戟城县(今湖北随州市西北)。属嶷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部。旋废。
①又名旧州头。在今河北廊坊市西二十二里旧州乡。为元东安州治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东安县:安次废县,“《志》云:今县(即今廊坊市东南光荣村)西北去旧治二十六里,在浑河水次,居民辏集,名旧州头,以元置东安州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雅州。治所即今四川荥经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77荣经县: “因界内有荣经水口戍为名。” 元末废入严道县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 复置。清属雅州府。《清史稿·偏图经》: 康熙
又名杨埠关、杨埠口镇。即今河南平舆县东二十八里杨埠镇。旧属汝阳县。明置杨埠巡司。清废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(1)在江西省余干县东南部。面积89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家埠,人口870。地处
①南朝梁置,属泷州。治所在开阳县(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五十里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泷州置,治所在泷水县(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定市境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泷
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。后废。
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博木博果尔一带。
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。《元史·泰定帝纪》: 泰定元年 (1324),“思州平茶杨大车、酉阳州冉世昌寇小石耶、凯江等寨,调兵捕之”。即此。
泽薮名。即雷泽。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雷夏既泽。” 孔传: “雷夏,泽名。” 《周礼·职方氏》 注: “雷夏在成阳。” 《史记·五帝本记》: “舜耕历山,渔雷泽。” 皆此。北魏时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