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桥镇
即今江苏宜兴市北和桥镇。商业殷盛,俗有 “小小宜兴城,不及和桥镇” 之谚。清有县丞驻此。
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、武宜运河两岸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桥,人口1.6万。古称鹅州,南朝宋景和、泰始年间东顺渎河口原有一闸,名和兴闸。里人易闸为桥,始名和桥。镇以桥名。1949年置镇。1986年和桥乡并入,2000年南新镇并入。主产稻、小麦和水产等。特产“和桥老油豆腐干”。有纺织、机械、电子仪表、冶金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新长铁路及锡宜、武宜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化城寺。
即今江苏宜兴市北和桥镇。商业殷盛,俗有 “小小宜兴城,不及和桥镇” 之谚。清有县丞驻此。
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、武宜运河两岸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桥,人口1.6万。古称鹅州,南朝宋景和、泰始年间东顺渎河口原有一闸,名和兴闸。里人易闸为桥,始名和桥。镇以桥名。1949年置镇。1986年和桥乡并入,2000年南新镇并入。主产稻、小麦和水产等。特产“和桥老油豆腐干”。有纺织、机械、电子仪表、冶金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新长铁路及锡宜、武宜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化城寺。
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七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盱眙县:长围山,“按《宋书》云,元嘉二十七年,宋文帝遣臧质拒魏武帝,遂于梁山筑长围城,造浮桥绝水路,即此山。又改为长围山”。
隋大业五年(609)置,治所在且末城(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)。隋末废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置,治且末城(今新疆且末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迪尔河以东、若羌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。隋末废。
又称伍子胥庙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吴山上。相传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以忠死谏,成为 “随潮往来之鬼神”,后人遂立祠胥山 (即吴山),以为纪念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) 赐额 “忠清”,封英烈王,
即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厚畛子乡。清属佛坪厅。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佛坪厅: 厚畛子 “在城北三十四五 (里)”。
①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,克鲁伦河上游之西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宪宗七年(1257)秋,“驻跸于军脑儿,酾马乳祭天”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记载,在撒里怯儿(即元萨里川,今克鲁伦河上游西)之地,有元宫殿及祭
①即今辽宁康平县北太平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康平县:“旧设铺司三:东南吴家店入开原,东小塔子入(昌图)府,北太平街接科尔沁。”②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二十里,为太平乡驻地。洪宪元年(1916) 《最新大中
在今山东金乡县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金乡县 “涞水” 条下: 蛭沟 “东达谷亭镇,西抵成武界。元末淤。今故迹仅存”。
南朝梁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。属清远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
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宜春县: 清沥江 “在府西南六十里。源出老山,经府西三十里之巩溪,又经府西十五里之丫山,分二泒,一为府西南十里之官陂水,一为古江。官陂江又分二泒: 一为府
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白泥州置,属播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废入余庆县。元初置,治今贵州省余庆县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改为州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复置,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