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海

四海

①指中国四周的“海域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,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 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的海,于是东、南、西、北海,便有方域可指。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如其中西海,因中国西方陆地广远,湖海复杂,无确切海域可定。

②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,遂称中国为海内,外国为海外。四海,指天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,足以保四海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天子以四海为家。”

③指四邻各族居住地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


(1)泛指中国四周的“海疆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。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的海,于是东、南、西、北海,便有方域可指。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如其中西海,因中国西方陆地广远,湖海复杂,无正确海域可定,故古籍中言西海者特多,有五六处。(2)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,遂称中国为海内,外国为海外。四海,指天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,足以保四海。”《孔子家语·好生》:“舜之为君也,其政好生而恶杀……是以四海承风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天子以四海为家。”(3)指四邻各族居住地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儿城

    亦作汉城。即今辽宁朝阳县南五十家子古城。《新五代史·晋家人传》:辽天禄元年(947),“(李)太后自驰至霸州, 见永康王,求于汉儿城侧赐地种牧以为生”。

  • 下溠戍

    南梁天监中置,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21随州唐城县:“梁于此置下溠戍。后没魏,改为下溠镇。”

  • 马蝗山

    ①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蚂蝗岭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卷6:马蝗山“在州(治今中和镇)东三十里。形如马蝗。俗传汉曾屯兵于此,后人每掘得铜鼓钲铛等物。其地多鬼火,以阴晴出没,盖古战场血渍所化”。②约在今四川屏山

  • 都山

    ①又名孤山。即望都山。在今河北唐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 18唐县: “孤山,盖都山也。”②亦作乌都山。即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北都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开元二十一年 (733),“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与

  • 盐溪

    即凌江。今江西宜丰县南耶溪河。

  • 哈喇卜兰河

   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5: 哈喇卜兰河 “在撒马儿罕城东,河浅阔而北流”。

  • 巧家厅

    清嘉庆十九年(1814)析会泽县地置,属东川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巧家县。民国《云南巧家县调查地志资料》:“巧家二字系初开辟时一夷人之名,附城一带先年系渠领有,此土身殁后,人即以此二字名其领土,设县治时亦即

  • 羚羊堡

    即宣和堡。今宁夏中卫县东南宣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中卫 “五百户堡” 条下: “又羚羊堡,在卫南六十里。正统元年建。”

  • 勐 (猛) 朗坝

    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。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至三十四年 (1908) 为镇边厅治。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(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 迁治于此。1959年设勐朗镇。

  • 丰邑

    ①简称丰。亦作酆。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。周文王灭崇国置丰邑, 自岐迁都于此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“既伐于崇,作邑于丰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西伯“伐崇侯虎。而作丰邑,自岐下而徙都丰”。后武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