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固镇

固镇

①北魏太和中置谷阳镇,即今安徽固镇县。后以音近演为固镇。明、清置固镇巡司。

②即今甘肃徽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乾化四年 (914) 十一月,“癸未,蜀兴州刺史兼北路制置指挥使王宗铎攻岐、阶州及固镇,破细沙等十一寨”。又贞明元年 (915),前蜀王宗翰 “克固镇”。后周置雄胜军于此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移河池县治此。元为徽州治。

③北宋置,属武安县。在今河北武安县西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 彰德府二》: 固镇关 “即古固镇。据太行之险,道出泽、潞、辽、沁诸州,明设巡司”。

④即今山西沁水县西北固镇村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固镇 “在沁水县西三十里。四岩悬绝”。


(1)古镇名。(1)在今甘肃省徽县。五代梁乾化四年(914年),蜀将王宗铎攻李茂贞阶州及固镇;贞明元年(915年)前蜀王宗翰克固镇;周显德二年(955年),韩通分兵城固镇以绝蜀援军。皆即此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移河池县治此。元又为徽州治。(2)金置,在今河北省武安市西。明设巡检司于此。今称固镇关。据太行之险,通山西要道。(3)即古阳县。在今安徽省灵璧县西南。北魏太和中置镇。金时称西固镇。地介沱、浍二水之间。旧有巡司驻防。(4)在今江西省宁都县东南琴水北岸。接瑞金、石城二市县界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武安市区西南部。属冶陶镇。人口 2960。原名古镇,历代多设关防,后取牢固之意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等。有采矿业及冶炼、选矿、水泥、造纸等厂。邯长铁路、峰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战国古城遗址、汉冶铁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磊坝镇

    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三堆镇。镇以三堆坝名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二》:三堆坝“在昭化县北二十五里。江岸有大石三堆,因名”。

  • 台子高遗址

   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台子高村南。为龙山文化遗址。东西长64米,南北宽56米,高2米,文化层厚6米。1976年和1978年曾经发掘,出土珍贵文物100余件,主要有圆盘足、灰陶罐、石刀、蚌镰等,对研究鲁西

  • 八大壕

    即今辽宁黑山县西北三十五里八道壕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黑山县:“县属大虎山距县治东南二十里,在北宁路八道壕支线分岐点。”民国《东北年鉴》:八道壕煤矿“在黑山县城西北三十里许,大通铁路线通过

  • 湨梁

    春秋时筑于湨水旁之大堤。在今河南济源市北。《尔雅· 释地》: “梁莫大于湨梁。” 郭璞注:“湨,水名; 梁,堤也。” 《春秋》: 襄公十六年 (前557),公会晋侯等 “于湨梁”。湨水旁所筑大堤。在今

  • 孟村镇

    即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。清置孟村巡司。1955年于此设孟村回族自治县。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中部偏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,回族居半。镇人民政府驻孟村,人口1.4万,其中回族

  • 晋阳县

    ①秦庄襄王二年 (前248),取赵晋阳邑置,秦为太原郡治。治所在晋阳城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)。东汉后兼为并州治所。北齐河清四年(565) 移治汾水之东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还治古城营。五代

  • 龙洞山

    ①在今江苏江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浦县:龙洞山在“县西二十五里。西接天井山,东连西华山及马鞍山”。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龙洞山“在含山县西南五十里。有诗酬唱”。《方

  • 石凉伞山

    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砫宣抚司:石凉伞山在“司东北百四十里。形如张盖,或谓之石幢山”。

  • 紫帽山

    即今福建泉州市西紫帽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0泉州 《景物下》: 紫帽山 “郡之前案也。常有紫云覆其顶上”,故名。在福建省晋江市区西北15千米的紫帽镇。海拔518米。常有紫云覆盖,又因山形似古代官帽,故

  • 广元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利州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绵谷县(今四川广元市)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4广元县:“碑云:在《易》曰广大配天地,在《春秋》谓一为元, 以示张大之意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