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黄江口

大黄江口

亦称江口。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江口镇。地当相思江与浔江会合之口,为水陆冲要。明、清设大黄江口巡司于此。清王闿运《湘军志》卷1:咸丰元年(1851)洪秀全“僭号天王,出掠旁县。广西巡抚周天爵、提督向荣将万人,并前发诸军四千余人,围之大黄江”。即此。


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北大湟江口。明、清时置大黄江巡检司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亮子河

    一名亮中河。在今辽宁昌图县西北。明《全辽志》 卷1: 亮子河在 “(开原) 城西五十里。源出城东北枪杆岭,西流入辽河”。

  • 泰郊镇

    清置,属安康县。在今陕西安康市西三十五里。

  • 泒河

    其上游即猪龙河的上游大沙河,下游即天津海河。《水经注》 称之为泒河尾。《说文》: “泒水,出雁门葰人戍夫山,东北入海。” 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62安喜县: “ 《水经注》 云: 泒水历天井泽,南水流所

  • 芦移堡

    北宋元丰中置,属延安府。在今陕西子长县北。后废。

  • 火州

    本汉魏以来高昌城,西州回鹘时音讹作火州,一作和州。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哈拉和卓西南。约在元明之际迁今哈拉和卓。明前期察哈台汗后裔在此建立割据政权,居民以畏兀儿族为主。15世纪中叶为土鲁番所并。本汉魏以

  • 须水

    一名须河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、郑州市西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须水 “近出京城东北二里榆子沟,亦曰柰榆沟也。又或谓之为小索水,……东北流,于荥阳城西南,北注索”。北宋导索水与须水合,入汴,通漕运。其后又

  • 葛卢县

    东汉置,属东莱郡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后废。

  • 竹竿河

    即古之谷水。在今河南罗山县东, 为罗山、光山二县界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罗山县:“竹竿河在县东三十里。源出掘山, 北流入淮。”淮河支流。在河南省东南部及湖北省北部。因上游常有成排竹竿顺水而下,故名。源

  • 九连山

    ①又名九龙山。即今广东连平县东九连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和平县:九连山“峰峦高峻,林木茂密,东连龙川、河源,南连博罗、增城、龙门、从化,西连乳源、翁源,北连赣州龙南,凡九县界,因谓之九连山。正

  • 黄堂

   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 卷6: 黄堂,“ 《郡国志》: 在鸡陂之侧,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。后太守居之,以数失火,涂以雌黄,遂名黄堂,即今太守正厅是也。今天下郡治,皆名黄堂,昉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