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阳市

安阳市

1949年由安阳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属平原省。治所即今河南安阳市。1952年划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北部。面积 7413 平方千米(市辖区247平方千米)。人口533.2万(市辖区 1007.6 万)。辖文峰、北关、殷都、龙安4区和安阳、汤阴、内黄、滑县4县,代管林州市。市人民政府驻北关区。商为相地,河㵐甲都此。后盘庚从奄迁都于此,称殷。西周先属邶国,后属卫国。春秋先属卫,后为晋东阳地。战国为魏宁新中邑,秦改名安阳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(惠文王)二十四年,廉颇将,攻魏……攻安阳,取之。”即此。秦置安阳县,属河内郡。西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魏郡。东魏天平初废入邺县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移相州、魏郡及邺县于安阳城(今安阳市)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邺县为安阳县,属相州。大业年间为魏郡治。唐武德初改魏郡为相州,天宝元年(742年)改邺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相州。金明昌三年(1192年)升相州置彰德府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彰德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复为彰德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废府为县,属豫北道,1949年析安阳县城及近郊置安阳市,为平原省辖市(地级),又为安阳专员公署驻地。1952年市属河南省,县属安阳专区。1958年属新乡专区,1961年属安阳专区,1969年改属安阳地区。1982年复为河南地级市。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,所属安阳、淇县、浚县、林县、汤阴五县划入。1994年林县改设林州市。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地、丘陵、山前平原和黄卫冲积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漳河、洹河、謻河、汤河、卫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稻、甘薯、豆类、油料作物、棉花等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石英、石灰石、石膏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采矿、钢铁、纺织、电子、机械、化工、制药、食品、农机修造、农副产品加工等。京广铁路纵贯南北,安李和汤濮铁路横穿东西,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和鹤台、安大、新河、汤长、安林、新范等公路经过境内。名胜古迹有殷墟、天宁寺塔、袁林(即袁世凯墓)、彰德府城隍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相屯

    即今辽宁沈阳市南陈相屯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南满铁路各线车站道里表:安奉线“陈相屯驿距抚安驿十一里四”。

  • 勿斯离国

    故址在今伊拉克北部之摩苏尔。名见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》卷10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“勿斯离国,其地多石山…地产火浣布、珊瑚。”《岛夷志略》译作麻呵斯离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译作毛夕里

  • 韩洪镇

    清置,属沁源县。即今山西沁源县西北四十里韩洪乡。

  • 昌宁湖

    一作昌凝湖。又名昌宁海。在今甘肃金昌市东北。水磨川自永昌县出边墙东北流至宁远堡北四十里潴为湖。清梁份 《秦边纪略》 卷2: “湖在永昌卫北一百里,镇番卫西一百五十里。明万历间,夷青把都据之,与庄浪大松

  • 五部湖

    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五部湖“东西三十里,南北十里,其源浊而流清,溉田百余顷。汉末,陶谷隐居五部湖,即此”。

  • 贺迷寨

    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田房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蒙自县: 驾谜寨 “在县东南。《滇纪》: 县有溪楮山,去八寨二十余里,又南至大江。地名安边,由县至底泥,又前渡三岔河,即至贺谜。其地有万山相接

  • 吉昌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定阳县置,为汾州治。治所即今山西吉县。大业初为文城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汾州,五年(622)为南汾州治。贞观八年(634)为慈州治。五代唐改为吉乡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

  • 兴文阁

   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兴文阁“在府东南二十里海棠铺,山路盘束,下临急湍,置阁其上,以通行旅”。

  • 鹁鹆井

    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北二十里。明正德 《赵州志》 卷4临城县: “鹁鹆井,在县西北二十里。按:《碑记》 云: 昔沛公避项羽之难于井中时,有双鹆集于其上,追者不疑,公遂获脱。后人立庙祀公于此。” 清同治 《

  • 河间盐运司

    元置,属长芦镇 (今河北沧州市)。《元史· 食货志· 盐法》: 河间盐运司,至正二年 (1342),“岁办额余盐共三十八万引,计课钞一百一十四万锭,以供国用”。明初改为长芦盐运司。元置,治长芦镇(今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