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富林镇
本名皇甫林,后讹为广富林。亦作广福林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“黄渡镇”条:“广富林市在县东南三十二里细林山南,亦华亭分界处也。”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青浦县:“广富林镇在城南二十八里。”
本名皇甫林,后讹为广富林。亦作广福林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“黄渡镇”条:“广富林市在县东南三十二里细林山南,亦华亭分界处也。”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青浦县:“广富林镇在城南二十八里。”
在今吉林扶余县北一百六十里徐家店石碑崴子屯东三里土岗上。建于金大正二十五年(1185)。碑通高3.20米,正面和背面分别用汉字和女真文字记载了女真反辽斗争胜利的史实。清道光年间编写的《吉林外记》首录碑
即今山东蓬莱市东南四十里龙山店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蓬莱县东南有龙山店铺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蓬莱市中部。属大辛店镇。人口 2000。原龙山店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元代建村,以与蓬莱城之距离取名
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,驻塔温觉肯 (今博湖县西北塔温觉肯乡)。1941年迁乌什塔拉 (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)。1946年改设和硕县。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乌什塔拉。1944
三国吴黄武二年 (223) 析沙羡县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兢江口 (今蒲圻市东北西梁湖畔衙门咀遗址)。《元和志》 卷27蒲圻县: “因蒲圻湖为名。”西晋迁治今嘉鱼县西南中洲上。东晋还治兢江口。南朝宋属江
在今山西浑源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圆觉寺 “在浑源州治东。金正隆三年建”。今寺宇已毁,而古塔独存。
①亦名马骁山。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江津县:江阳城“宋乾德五年移县治马鬃镇,即今治也。今县治北一里即马鬃山,镇盖因以名”。②亦作马踪山。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河咀簿刀岭,与云门山相
又作拉则卡门定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北三十四里处。藏语意为山顶房屋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①俗称煤山。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。明永乐五年(1407)兴建北京宫殿,将拆除元宫殿及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,堆积成土山。土山位于纵贯皇城中轴线上,取名万岁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:西苑“东北有万岁山,
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四里红梅公园内。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(1008—1016),后遭兵火。元元贞元年(1295)重建,改名飞霞楼。明复称红梅阁。今阁为清建。
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共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。四年(621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析共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。属共州。四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