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建阳县

建阳县

①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南水口镇东。东汉废。

②西晋太康中改建平县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1建州建阳县: “因(武夷) 山之阳为名。” 隋开皇十年 (590) 并入建安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八年废。垂拱四年(688) 又置,属建州。移治大潭城 (今建阳市)。天宝元年 (742) 属建安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属建州。南宋属建宁府,景定元年 (1260) 改为嘉禾县。元复改建阳县,属建宁路。明、清属建宁府。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。1914年属建安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94年改设建阳市。唐时多书肆,宋、元、明刻书业极盛,世称 “建本”,皆聚于麻沙、崇化两坊,号称 “图书之府” ( 《方舆胜览》)。宋时所产建窑 (黑窑瓷) 制作茶器,号称极品,进贡内廷,远销日本。

③1941年析阜宁、盐城二县地置,治所在建阳镇 (今江苏建湖县西建阳镇)。1947年移治今建湖县(湖垛镇)。1951年因与福建建阳县重名,改为建湖县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来安县东南。属九江郡。东汉废。(2)古旧县名。西晋太康中改建平县置,治今福建省建阳市东北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建州建阳县:“因(武夷)山之阳为名。”属建安郡。隋初移大潭城,即今治。开皇十年(590年)并入建安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八年废。垂拱四年(688年)又置,属建州。天宝、至德间属建安郡。南宋属建宁府。景定元年(1260年)改为嘉禾县。元复改建阳县,属建宁路。明清属建宁府。唐时多书肆,宋、元、明刻书业极盛,世称“建本”,皆聚于麻沙、崇化两坊,号称“图书之府”(《方舆胜览》)。宋时所产建窑(黑窑瓷)制作茶器,称极品,进贡内廷,远销日本。1994年撤销,改设建阳市。(3)旧县名。盐阜抗日根据地及苏皖边解放区设。1941年由江苏省盐城、阜宁两县析置,治今建湖县建阳镇。1945年9月迁湖垛镇(今建湖县治建湖镇)。1951年因与福建省建阳县重名,改名建湖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嵩台 (臺) 山

    即石室山。在今广东肇庆市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59端州高要县: 嵩台 “在高要县北五里。《南越志》 云: 高要有石室,自生风烟,南北二门状如人,巧意者以为神仙下都,因名为嵩台。山中有石燕。北海李邕有记

  • 告河

    即今河北行唐县西之郜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行唐县:告河“源出杨川岭,流经县治南,又东入新乐县之沙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》 作郜河。

  • 室韦王府

    辽时室韦人政治中心。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附近。《辽史·百官志二》: 北面属国官有 “室韦国王府”。

  • 泉水

    在今陕西商州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 商州》“清池水” 条下: “又泉水在州北七十里,源出泉村集,径马角辋峪,至上板桥合荆水。”

  • 马坝河

    即酸枣河。今四川温江县北之江安河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“鹿角之北涯,有渠曰马坝,东流至成都,入于南江。渠东行二十余里,水决其南涯四十有九,每岁疲民力以塞之。乃自其北涯凿二渠,与杨柳渠合,东行数十里,复与

  • 保子砦

    明置,属纳溪县。在今四川纳溪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纳溪县: 保子砦,“ 《志》 云:在县西十里。相传武侯南征,尝驻兵于此”。

  • 塔出河

    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塔沁河。《明英宗实录》: 正统九年 (1444) 九月,“得蒙古降人言,也先住于堆·塔出晃忽槐地,拟分兵南侵”。

  • 杜尔伯特中前旗

    清乾隆十八年(1753)设,属蒙古科布多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。

  • 昭潭驿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平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 昭潭驿 “在府城西。驿之东为递运所”。

  • 皮林

    即今贵州黎平县南皮林乡。为下皮林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“国佐本洪州司特洞寨苗,颇知书,尝入永从学为生员,素桀黠,皮林诸苗推服之。”“皮林”系侗语音译,意为笔架。即今贵州省黎平县南皮林。明万历二十八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