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徒骇河

徒骇河

① 《尚书·禹贡》 谓黄河下游 “北播为九河”。《尔雅·释水》 指为九河之一。据 《禹贡》疏: “李巡曰: 徒骇,禹疏九河以徒众起,故云徒骇。……孙炎曰: 徒骇,禹疏九河,用功虽广,众惧不成,故曰徒骇。” 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成帝时河堤都尉许商 “以为古说九河之名,有徒骇、胡苏、鬲津,今见在成平、东光、鬲界中。自鬲以北至徒骇间,相去二百余里,今河虽数移徙,不离此域”。注引师古曰: “徒骇在成平。” 汉成平县在今沧州市西景城南二十里,近泊头市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勃海郡成平县境内的 “虖池河,或曰徒骇河”。可知西汉时虖池河即 《禹贡》 时代徒骇河,亦即黄河下游九河中的干流。故道自今深州市南折东北,经青县,至静海县入海。

②今之徒骇河,元、明时称土伤河或土河。自山东聊城分运河之水东出,东北经茌平、高唐、禹城、商河、惠民、滨州,由沾化县北入海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一》 谓今之徒骇河即古 “漯水下流”。


(1)古水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谓黄河下游“北播为九河”。《尔雅·释水》指为九河之一。据《汉书·沟洫志》成帝时,河堤都尉许商言:徒骇河为九河中最北的一支,在成平县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勃海郡成平县(今河北省沧州市西南)境内的“虖池河,或曰徒骇河”。可知西汉时虖池河即《禹贡》时代徒骇河,亦即黄河下游九河中的干流。故道自今深州市南折而东北,经青县,至天津市静海县东南入海。今徒骇河,元、明称土伤河或土河。清时始称今名,与古徒骇河无涉。(2)今水名。在山东省西北部。跨聊城、德州、滨州三市。《疏》中有两释:(1) 李巡曰:“徒骇者,禹疏九河,以徒众起,故曰徒骇。”(2) 孙炎曰:“徒骇,禹疏九河,用功虽广,众惧不成,故曰徒骇。”源出河南省清丰县东部,入山东省境与黄河平行,曲折东北流至沾化县,到旧黄河口入渤海。长420千米,流域面积 1.91 万平方千米。河道狭窄淤浅,旧时常溃决成灾。建国后已经整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洞扫堡

    明成化四年 (1468) 置,属泸州卫。在今四川兴文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泸州卫: 洞扫堡在“卫南三十里。本蛮砦。成化四年,官军攻都掌蛮,破其洞扫、海纳、龙背、豹尾等砦。事平,改为堡”。后废。在今

  • 牛心山馆

    辽置,在今辽宁朝阳市东新店附近。

  • 佛宁门

    明洪武时所建南京外郭城门之一 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。地当长江之滨。

  • 勣州

    金元光二年 (1223) 升阳城县置,治所在今山西阳城县。元废。

  • 杏林堡

    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即今辽宁绥中县(绥中镇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杏林堡“在卫东五十里。宣德三年增置中后千户所于此”。

  • 武宁县

    ①三国吴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北宁县。《水经· 叶榆水注》: “南越王知不可战,却军住武宁县。按 《晋太康记》 县属交趾。” 南齐以后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龙州。贞观六年 (6

  • 八邻

    在今俄罗斯鄂毕河上游地区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·牀兀儿》:大德元年(1297),“领征北诸军帅师逾金山,攻八邻之地。八邻之南有答鲁忽河,其将帖良台阻水而军。……还次阿雷河,与海都所遣援八邻之将孛伯军遇”。

  • 庐陵道

    1914年由原赣西道置,属江西省。治宜春县(今江西宜春市)。1916年移治吉安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西樟树、新干、永丰、吉水、吉安、泰和以西,万载、宜丰、高安以南,井岗山、遂川、万安以北地区

  • 朗卜切喀巴普山

    亦作狼千喀巴布山或朗沁喀巴布冈里。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看龙山。为冈底斯山南干所始。狼楚河发源于此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唐古忒 (藏) 语: 朗 卜切,象也。山形似象,口有泉流出,故名

  • 齐都伯

    在今新疆阿图什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乌什》:齐都伯“在扎木必勒阿斯提西南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