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龙观
曹魏筑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北部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19 《后赵录》: 东晋永和五年 (349),冉闵 “使尚书王简、少府王郁,帅众数千,守 (石) 鉴于御龙观,悬食给之”。
曹魏筑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北部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19 《后赵录》: 东晋永和五年 (349),冉闵 “使尚书王简、少府王郁,帅众数千,守 (石) 鉴于御龙观,悬食给之”。
在今天津市宁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宝坻县:红心堤,“《志》云:在县东南二百里,逼近海口。相传秦始皇所筑,潮水虽满而堤不没”。
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、大新、天等附近之地。北宋属邕州左江道。后废。
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永乐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融县: 西南有鹅头隘巡检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融县作鹅颈镇。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三灶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三灶镇在“邑西北十二里。向呼为周家庙,以先有庙而后成市也”。(1)在上海市南汇区中部。面积21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灶,人口15
①在今广西龙州县南。《清史稿·苏元春传》:光绪年间,从越南“还龙州,其南曰连城,号天险,建行台其上,暇辄取健儿练校之,授以兵法”。②在今新疆库尔勒市西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武帝时,桑弘羊奏言:“连城而西
亦名黄浒水、黄虎川。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之洋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2通泉县: 黄浒水 “源从盐亭县东南,流入通泉县合涪江”。
①即今天津市武清县治。《明史·恭闵帝纪》:建文三年(1401),“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”。即此。明设巡司、管河通判。清设守备、武清县丞、主簿于此。1950年武清县迁治于此。②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杨村乡。
在今山西隰县北。《周书·韦孝宽传》:北周保定初,勋州刺史韦孝宽 “遣开府姚岳监筑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隰州: 姚岳 “果城之而还,后人因谓之姚岳城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翼针县置,为临翼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翼州治。后没入吐蕃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翼针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校场坝北。为临翼郡治。乾
在今河南汝南县北十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50汝阳县:十家湖“水产鱼、莲,旱种粳稻,居民赖之。《宋志》谓之东辋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