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底延城
一名王舍城。 南北朝时期西域哒国都城,在今阿富汗北部伐济腊巴德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哒国 “其王都拔底延城, 盖王舍城也。 其城方十里余,多寺塔,皆饰以金”。
一名王舍城。 南北朝时期西域哒国都城,在今阿富汗北部伐济腊巴德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哒国 “其王都拔底延城, 盖王舍城也。 其城方十里余,多寺塔,皆饰以金”。
即今广东雷州市西南北和镇。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巡司于此。在四川省绵竹市中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道,人口3500。清道光初年兴场,即名清道场。1949年为清道乡,
唐南诏前期置,治所在云南城(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地。后改弄栋节度。
明置,属宁夏卫。即今宁夏永宁县南王太堡。
即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夏阁镇。传为夏桀奔南巢时憩息处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二》: “铜炀镇”条下: “又县西北三十里有夏阁镇。”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西北部。面积72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阁,
古国名。即今马来西亚马来亚东部之彭亨。见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卷上 “三佛齐国”条。《岛夷志略》 作彭坑,明以后始有今译名彭亨。《云麓漫钞》 卷5作朋丰,《海录》 作邦项。
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南海卫: 东莞守御千户所 “洪武二十七年置,有砖城,周三里有奇,环城为池。一名南头城,备倭指挥亦驻于此”。其后,先后为新安县、宝安县城。
元置,即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杉关。明改为驿。元置,即今福建省光泽县西南杉关。明改为驿。
明洪武二十一年 (1388) 置,属五开卫。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。三十年(1397) 改为铜鼓卫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旧锦屏。三十年改铜鼓卫。属湖广都指挥使司。
亦作白都讷厅。清嘉庆十五年(1810)置,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伯都讷城(今吉林松原市)。光绪八年(1882)移治孤榆树屯(今吉林榆树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松原、榆树二市地。三十二年(1906)升为新城府。
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南三皇乡。清嘉庆间喇峝巡司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