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始泽
古名谷水。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。《水经注》 卷40: 都野泽 “上承姑臧武始泽,泽水二源,东北流为一水”。亦名武始大泽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72前凉录: 东晋永和十一年(355),“宋混次于武始大泽,为灵曜发哀”。即此。
古名谷水。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。《水经注》 卷40: 都野泽 “上承姑臧武始泽,泽水二源,东北流为一水”。亦名武始大泽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72前凉录: 东晋永和十一年(355),“宋混次于武始大泽,为灵曜发哀”。即此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属中都留守司。治所即今安徽蚌埠市东二十里长淮卫镇。清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东部、淮河南岸长淮卫镇。属中都留守司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废
清末由隆布、上隆布合并设置,为玉树二十五族之一。驻地在迭达庄 (今青海称多县南德达村)。
即小海寨。在今江苏东台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宋范仲淹筑捍海堤,起虎墩,即此。”
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。《宋史·孟拱传》:南宋嘉熙三年(1239),蒙古自蜀窥峡州,孟璟“调金铎一军迎拒于归州大垭寨”。即此。
在今贵州麻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新添卫“清水江”条下:“大笼河在卫(今贵定县)东六十里。北流入清水江。”
北宋置,属巩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境。后废。
元置,在今广东东源县东北义合镇。
即扶阳山。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9宝庆府:文竹山,“按《湘川记》云,竹山上有石床,高一丈四尺。四面绿竹扶疎,常随风委拂。此床天旱则祷雨时应”。
又名古水埠。即今广东广宁县西北古水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6肇庆府: 顾水 “源出清远县,流至顾水口入于江”。
民国时属西藏地方政府。治所即今西藏林周县北哈母 (洛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