毗山
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六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94乌程县: 毗山 “在县东北九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湖州府: 毗山在 “府东北五里。毗,近也,以近府城而名”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 常遇春伐吴,“败吴军于太湖、于毗山、于三里桥”。即此。南朝梁吴均有 《和柳恽毗山亭》 诗。有商周至春秋时代的毗山遗址。
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六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94乌程县: 毗山 “在县东北九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湖州府: 毗山在 “府东北五里。毗,近也,以近府城而名”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 常遇春伐吴,“败吴军于太湖、于毗山、于三里桥”。即此。南朝梁吴均有 《和柳恽毗山亭》 诗。有商周至春秋时代的毗山遗址。
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4竹山县: 秦口市 “在县东南七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房县西部、秦口河西岸。属门古寺镇。人口1600。原为公社、乡人民政府驻地。秦王寨以北高塘河口得名。为
又名相国寺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内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)创修建国寺。后废为宅园。唐神龙初僧惠云重建。延和初,睿宗以旧封相王,改为相国寺。北宋至道中,太宗御题额改为大相国寺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3:“
亦名呼拉喀五郎鄂模、瑚尔哈鄂伦泊。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西南界。即今蒙古国南戈壁省乌兰湖。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7土谢图汗左翼后旗: 翁金河 “潴于胡尔哈鄂伦诺尔,诺尔直漠南河套八百里许。旧作呼拉喀五
在今广东珠海市北淇澳岛淇澳村。清乾隆三十四年 (1769) 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东省中山市东南海中淇澳岛上淇澳。清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于此置巡检司。
在今新疆伊宁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2宁远县:买卖雅尔在“城东四十里”。
元泰定四年 (1327) 置,属顺宁府。治所在今云南云县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废。元泰定四年(1327年)置,治今云南省云县境。属顺宁府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云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废。
西汉建元元年 (前140) 改胡县置,属内史(后属京兆尹)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原阌乡县城。东汉属弘农郡。北魏正光中改为湖城县 (或作胡城县)。古县名。西汉初置胡县,建元元年(前140年)改作湖县,
察合台汗国辖地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卡尔希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那黑沙不”。
亦作马鲁察。在今阿富汗北境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十六年(1222),“冬十月,皇子拖雷克马鲁察叶可、马鲁、昔剌思等城”。
又称解。春秋周地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8洛阳县: “解城在故洛阳城西南。《战国策》 苏代谓向寿,公与楚解口地,封小令尹以杜阳,解口即两解城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