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东山西道宣慰司
元初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大同路 (治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及内蒙古河套至集宁市一带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山西等处行中书省,移治所太原府 (今山西太原市)。
元置,治大同路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东、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西及大青山以南地区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山西等处行中书省。
元初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大同路 (治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及内蒙古河套至集宁市一带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山西等处行中书省,移治所太原府 (今山西太原市)。
元置,治大同路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东、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西及大青山以南地区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山西等处行中书省。
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十五里鲁甸乡 (甸心)。清设鲁甸汛。
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江南道置,治所在苏州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,浙江、福建二省以及安徽歙县、绩溪、休宁、祁门、黟县与江西婺源、玉山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废。唐十五道之一。唐
即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庄镇西南张家楼子。1940—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沂北县治此。
在今湖北枝江县西南长江中。 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: 㴜洲 “在枝江县东六十里。 㴜洲之尾曰灞洲”。
即月儿灭怯土。在今蒙古国哈剌和林东南山区。为元太宗窝阔台夏季驻地。又称月儿灭恄工。在今蒙古国哈拉和林东南山区。元太宗窝阔台汗夏宫所在地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。正统七年 (1512) 徙卫治宾州东 (今宾阳县东北)。万历八年 (1580) 迁治今上林县东北三里镇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
在今辽宁辽河下游地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十九年 (645),亲征高丽,“上至蒲沟驻焉,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,暴风雪,士卒沾湿多死者,敕然火于道以待之”。胡三省注: “蒲沟、渤错水皆在辽泽中。”
又称蒲松镇。即今上海市长宁区西北部北新泾镇。清同治《上海县志》卷1《镇市》:“北新泾市,县西二十一里。”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上海县:“最西有蒲松镇,一名北新泾,跨吴淞江支流新泾港上。”
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大凌河支流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朝阳府朝阳县: “大凌河自建昌入,合南土河,径西平房西,左合卑克努河。”
东汉末改茌县置,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。魏、晋属太山郡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景初元年(237),“山茌县言黄龙见”。《晋书·慕容儁载记》:“晋将荀羡攻山茌,拔之,斩儁太山太守贾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