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潞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,治所在潞州 (今山西长治市),领潞、泽、邢、洺、磁五州,相当今山西沁县沁水以东地区及河北巨鹿、丘县以西至太行山。大历后改为昭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,治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长治、襄垣、晋城等县市。大历后废,并入昭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,治所在潞州 (今山西长治市),领潞、泽、邢、洺、磁五州,相当今山西沁县沁水以东地区及河北巨鹿、丘县以西至太行山。大历后改为昭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,治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长治、襄垣、晋城等县市。大历后废,并入昭义军。
一名乱岭关。明置,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北乱岭关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乱岭口关“在浑源州东四十里恒山左胁,路通广灵县。明洪武七年设巡司,后裁”。
即幕府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,长江南岸。垄多石,居人煅以取灰,故又名石灰山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至正二十年(1360), 陈友谅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府,太祖命“常遇春伏石灰山”。即此。
在今江西安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安义县: 湖陂水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源亦出靖安县,险不通舟”。
亦名哨楼山。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镇舟镇(正州场)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11:正州隘“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定边乡。上通沐柔三十里,下至筠连平安堡五十里。明设卫控扼, 国朝裁置塘”。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13:同治元
①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江津县:龙登山在“县东百里。上有虎跳岭,双峰并峙,顶有井泉,四围石壁崭岩,有二路可通。正德八年盗起,义兵屯此,为一方保障”。②在今四川綦江县西,接江津市界。《舆
在今甘肃民勤县西南三十里。明天顺三年(1459) 建,设官兵戍守。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峡州卫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。后废。
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。明十三陵之一,位于景陵东南三里阳翠岭。为明世宗朱厚熜之陵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上:永陵“在十八道岭,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,距长陵东南三里”。其规模小于长陵,但结构精巧为
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兆奈曼苏默上都故城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今广东中山市北鸡鸦水东岸白鲤口。清嘉庆中建炮台于此,设千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