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涞水县

涞水县
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永阳县置,属易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涞水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8涞水县: “近涞水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上谷郡。唐属易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废入易县。辽复置,仍属易州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中西部,北临北京市。属保定市。面积1644平方千米。人口34万。辖7镇、8乡(含1满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涞水镇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置逎县,治今县城北,属幽州涿郡。三国魏改为遒县。北魏徙今治,属范阳郡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省入涿县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析置范阳县,属易州;六年改名固安县,八年废;十年改置永阳县;十八年以境内涞水更名涞水县,属上谷郡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易州涞水县:“近涞水(今拒马河)为名。”唐至清属易州。五代晋开运三年(946年)入辽,周世宗显德六年(959年)入宋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省入易县。端拱二年(989年)地入契丹,复置涞水县。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,后改属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5年属察哈尔省。1949年划归河北省保定专区,1958年并入易县、涿县。1962年复设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与山前平原过渡区,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南拒马河流经全境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谷子、棉花等。为省太行山玉米杂交和绒山羊改良基地、黄淮海农业开发区。工业有机械、水泥、挂毯、大理石加工等。京原、高易铁路,112国道及京昆、京获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明长城、龙门峡摩崖石刻、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峨眉驿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: 峨眉驿 “在县西南。唐置峨眉镇于此,寻改为驿。明初,傅友德于大渡河造船以达建昌。曹震言: ‘建昌驿道经大渡河,多瘴疠,峨眉至建昌有古道,平易可行,乞

  • 唐马寨堡

    即今辽宁辽阳县西南唐马寨镇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9辽阳州: 唐马寨堡在 “城西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栗县

    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。西汉改为栗侯国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南省夏邑县。属砀郡。西汉为栗侯国,属沛郡。东汉废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秦二世二年(前208年),“章邯军至栗”,即此。

  • 乌石门镇

    在今江西德安县北八里乌石门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3:德安县北有乌石街。

  • 川沙县

    1912年改川沙厅置,后属江苏沪海道。治所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58年划归上海市。1993年撤销,改设为浦东新区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川沙厅改置,治川沙堡(今上海浦东新区

  • 西凉府

    五代及西夏时改凉州置,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降为西凉州。唐广德二年(764年)凉州地入吐蕃,至五代、宋初当地豪酋自置牧守,称为西凉府,一名河西军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。辖境约当今张掖

  • 隐口浦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 “又东径忌置山南。山东即隐口浦矣”。

  • 恭化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恭州置,治所在和集县 (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一说在黑水县西沙石多乡西干市坝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恭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恭州置,治和集县(今四川红原县南刷经寺镇

  • 鱼齿山

    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楚师伐郑,“涉于鱼齿之下”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,东南流,历鱼齿下。”即“鱼陵”。

  • 绥怀县

    南齐永明三年 (485) 置,为齐兴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黄州市北。北周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