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置,在今湖北蒲圻市东北官塘驿镇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 裁。
北宋置,属大潭县。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3: 岷州大潭县有滔山镇。
南宋置,属峨眉县。在今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。南宋李心传 《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》卷17: 峨眉县七寨有 “泾口寨”。
又名烟筒山。在今河北宣化县北。民国 《宣化县新志》 卷1: 烟洞山在 “城北十里。龙烟铁矿即从此开采”。旧有京绥铁路宣水支线通此。
在今江西德兴市东雷山颠。北宋苏轼有“胜览雷山舒啸亭” 诗句。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八十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福建福州市东琅岐岛。《明通鉴》 附编: 清顺治五年 (1648) 春正月,“鲁王自闽安镇移次壶江、琅琦屿”,即此。
亦名峨眉大山。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峨眉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1峨眉县:“峨眉大山,在县西七里。《蜀都赋》云:‘抗峨眉于重阻。’两山相对,望之如峨眉,故名。”唐、宋以来成为佛教胜地。南宋范成大曾游大峨眉山,写
一作洪平县。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青林乡(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)。1935年5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1月由四川省广元县析置,治今广元市青林。同年5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即今河南郑州市西北索须河。上游为须河、索河。索河出荥阳县南,北流至荥泽县 (今郑州市西北古荥镇) 南,与源自荥阳县东南之须河相会,是为须索河。又东会京河,东流为贾鲁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