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虎山

白虎山

①亦名白虎矶、白浒山。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九十里长江南岸白浒镇村附近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南宋末,阳罗堡之战“宋军大溃,数十万众,死伤几尽,夏贵仅以身免,走至白虎山”。

②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罗阳县“青山”条下:“在县西北者, 又有白虎山。”

③亦名白战山、白兽山。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74通义县:白虎山“在县东北二十四里。其山壁立,西临导江水。《华阳国志》云:秦昭王时,白虎为害,募人杀之,廖仲药、秦精等射中之,山因此为名。下有白虎潭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洋墟

    ①即今福建永安市东南西洋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:西洋墟“在永安县南六十里”。②即今广东梅县东梅江东岸西阳镇。清光绪《嘉应州志》卷4:西洋堡在“城东三十里。有西洋市、青草铺汛”。

  • 长厚原

    在今甘肃合水县治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合水县:长厚原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松陉岭

    亦作松岍岭。在今辽宁建平县北、内蒙古老哈河东,沿河南北走向山脉。隋、唐时为奚族与契丹族游牧分界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营州西北百里曰松陉岭,其西奚,其东契丹。”古山名。即今辽宁省建平县北、内蒙古自

  • 色宗

    ①又作色仁孜宗。即今西藏萨迦县东一百八十余里赛乡。②又作色谿。治所即今西藏曲水县西塞村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色”。

  • 古德林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牛心岭北。即古楠树林。相传为明代别传和尚手植。清张邦伸《锦里新编》卷16《峨眉纪游》:“古德林林木皆楠,别传和尚手植如法华经字数。”

  • 建平城

    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五十九里马头镇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马头郡: “天平中复,治建平城。”即此。

  • 毕利河

    亦作毕列河、毕哩河、毕噜河。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毕利河在“(盖州卫)城东南一百八十里”。其源有二:一出布务山;一出猫儿岭。南流经庄河市和瓦房店市之间,至普兰店市东南入海。

  • 西瓯

    古百越的一支。秦汉时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赵佗“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闽越、西瓯、骆,役属焉”。《寰宇记》:“永嘉为东瓯,郁林为西瓯。”一说即骆越,梁顾野王《舆地志》:“交趾

  • 龙平溪

    在今湖北宣恩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龙平溪“在卫东南二百余里。又有细沙溪,出东门山,流合龙平溪,共注清江”。

  • 厄台

    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南。宋庄绰《鸡肋编》卷上:“陈州城外有厄台寺,乃夫子绝粮之地。”《清一统志·陈州府二》 引《通志》:“陈州厄台,明嘉靖间改曰弦歌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