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称多县

称多县

1938年析玉树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周均 (今青海称多县)。以称多部落为名。


在青海省北部、巴颜喀拉山南麓与通天河北岸之间,东南邻四川省。属玉树藏族自治州。面积1.3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辖4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周均。称多,藏语意为“万人聚会”。相传元朝时,帝师、大宝法王八思巴曾到此传经,当时聚集了约万名信徒,后许多信徒居留于此,并逐渐形成数族(部落),其中一族即取名称多,以示纪念,置县时因名。元属朵甘地域,隶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元帅府管辖。明洪武年间,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地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后,属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管辖。民国初隶属青海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,旋改隶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。1917年后归玉树理事辖。1931年属玉树县辖。1938年由玉树县析置称多县,治周均庄。1951年隶玉树藏族自治区,1955年属玉树藏族自治州。地处青南高原中南部,巴颜喀拉山横贯境北,多山,间有滩地。通天河流经境南。属大陆性高原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牧养藏系羊、牦牛、马。河谷地带兼营农业,农产青稞、马铃薯、豌豆、油菜籽等,并产猞猁、马熊、雪豹、水獭、白唇鹿、野牦牛、野驴、麝、白马鸡、盘羊、石羊、蓝马鸡以及冬虫夏草、雪莲、藏茵陈、党参、大黄、羌活等野生动植物。盛产裸鲤。工业有水电、机械修配、建材、畜产品加工等。有公路接青康公路。名胜古迹有竹节寺、拉布寺旧址、赛康岩画、角吾雪峰、兰达白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翮山

   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北二十五里,相连者为小翮山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阳沟水“出(居庸)县东北,西南流径居庸县故城北,西径大翮、小翮山南,高峦截去,层陵断雾,双阜共秀,竞举群峰之上。郡人王次仲

  • 涉邛州

   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淳州

    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永定县(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郁江东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、邕宁、宾阳三县间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永定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淳州,永贞元年(805

  • 宁远文庙

    在今湖南宁远县城西南隅。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(965)。明、清两代重建。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(1873)至光绪八年(1882)时建。文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、崇圣殿、戟门、棂星门、东西廊庑和泮池等。主体建

  • 泲水

    ①一名济水。又名白沟水、沙水。源于今河北赞皇县西南大石门,东北流径县南折向东南,流入高邑县。《诗经·邶·泉水》:“出宿于泲。”即此。其下流屡有迁徙。汉时径廮陶县(今宁晋县西南)入泜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

  • 锁山门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铅山县: 锁山门在 “县西七十里。山溪险仄,昔时胆水出此。其水或涌自平地,或出自石罅。《神农本草》 云,胆水能化铁为铜。宋时为浸铜之所,有沟漕七十七处。兴

  • 聚落所

    明嘉靖二年 (1523) 置,属大同后卫。即今山西大同县 (西坪镇) 北聚乐堡乡。后废。

  • 托定村

    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洛容县“桥邓隘”条:“托定村在县东北。正德十五年,‘贼’僮覃万贤据古田作乱,掠洛容,据西乡托定、洛斗诸村,江道多梗。久之,患始平。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洛容

  • 渎江

    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岷山即渎山也,水曰渎水矣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: 渎江“岷江也。《禹贡》: 岷山导江入于海。凡以入海,《书》 者惟渎为然”。

  • 勐 (猛) 梭

    ①即今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东南三十八里勐梭乡。宋大理时名木索甸。后改勐梭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梭” 为美丽,意即美丽的地方。②在今越南封土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设掌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