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溪
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缙云县: 管溪 “在县东五十里。源出括仓山,经管溪官山下,又西流入于好溪”。
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缙云县: 管溪 “在县东五十里。源出括仓山,经管溪官山下,又西流入于好溪”。
秦章邯筑,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五里王家附近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)始平县尝移治于此。
即洛阳江。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江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9:泉州有乐洋江。即“洛阳江”。
①唐昭宗李晔陵。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。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: 天祐二年 (905) 二月,“葬昭宗皇帝于和陵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缑氏县: “有恭陵、有和陵,在太平山。本懊来山,天祐元年更名。”②在今四
北宋置,属海丰县。为盐场。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。
在今甘肃靖远县北境。《明史·孙兴祖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帅六卫卒从(徐)达出塞,次三不剌川,遇敌力战死”。又《李文忠传》洪武七年(1374),“遣部将分道出塞,至三不剌川,俘平章陈安礼”。《方
亦作三角。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。清属独山州,设三脚州同驻此。1913年改设三合县。1941年改设三都县。1957年改设三都水族自治县。
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(即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)置,省会在龙溪县(今福建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漳浦、长泰、漳平、龙岩、宁化、明溪等市县以南地。同年12月改为龙汀省。
在今贵州黎平县西亮江上源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“有吴国佐者,洪州司特峒寨苗也……自称‘天皇上将’……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,焚之。国佐逃矢浦四十八寨,复入古州毛洞,追获之。”在今贵州省黎平县西亮江上源。明万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平夷县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十五里。元熙中改属新会郡。隋开皇十年(590) 废入义宁县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平夷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。
即今河北河间市东七十里景和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南部。面积71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景和,人口2730。明初建村,以景色秀丽、村民和睦得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