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羊肠坂

羊肠坂

①在今山西晋城市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昔者魏伐赵,断羊肠,拔阏与。”《正义》:“羊肠坂道在太行山上,南口怀州,北口潞州。”又《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决羊肠之险,塞太行之道。”《说苑·贵德》:“夏桀之居,左河济,右太华,伊阙在其南,羊肠在其北。”皆指此。

②一名羊肠山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、古交市东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汉高帝十一年,封靳疆为侯国,后立屯农,积粟在斯,谓之羊肠仓。山有羊肠坂,在晋阳(今太原市西南古城营)西北,石隥萦行,若羊肠焉,故仓坂取名矣。”按《战国策·西周》:“韩兼两上党以临赵,即赵羊肠以上危。”高诱注:“羊肠,赵险塞名也。山形屈壁,状如羊肠,今在太原晋阳之西北也。”又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高诱注:“《说苑》曰,桀之居,左河泲,右太华,伊阙在其南,羊肠在其北。今太原晋阳西北九十里,通河西上郡,关曰羊肠坂。”

③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上党郡壶关县:“有羊肠版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2称:“坂长三里,盘曲如羊肠。”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巍。羊肠坂诘屈,车轮为之摧。”即此。


(1)太行山上的坂道,萦曲如羊肠,故名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魏伐赵,断羊肠,拔阏与。”《说苑》:“桀之居,伊阙在其南,羊肠在其北。”皆指此。其地有二:一在今山西省平顺县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壶关县“有羊肠坂”。一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张守节《正义》:“羊肠坂道在太行山上。”(2)又称羊肠山。在今山西省交城县东北。东汉永平中,在此屯田积粟,称为羊肠仓。隋炀帝改称深谷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擒渡

    又名七纵渡、孟渡。在今四川荥经县东北十里,为荥经水之津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7雅州:落孟山“在荣经县东十里。前大江曰七纵渡,孔明擒孟获之地也”。

  • 蓝麻驿

    亦作兰麻驿。明置,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四十里。明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南。

  • 东广州

    北齐改南兖州置,治所在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南朝陈太建中复为南兖州。北周大象中又改为东广州。不久改为吴州。北齐改南兖州置,治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和邗江区西

  • 武连县

    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武功县置,属安都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。隋属普安郡。大业九年 (613) 移治今武连镇。唐武德初属始州。先天二年 (713) 属剑州。天宝初属普安郡。

  • 龙津桥

    旧名通阛桥。宋建,在今福建龙岩市城南门外。明永乐间改名龙津桥。

  • 小梅溪

    即今浙江龙泉市南龙泉溪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庆元县:小梅溪“在县北七十里。西流入龙泉县界,合于大溪”。

  • 小院寺

    即今四川资阳市南八十里小院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3资阳县:永兴场“即小院寺,去县七十里”。民国《资阳县志稿》卷1:小院寺“一名永兴场。今场以寺名……原名朱家场。旧址距现场五里。清乾隆时移兹”。

  • 丁郎山

    一名丁兰山。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9藤州:丁兰山“在岑溪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岑溪县“乌峡山”条下:丁郎山“以汉孝子丁密而名。下有孝感泉。或讹丁兰山,亦高胜”。

  • 栖霞街

    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镇。南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6: 栖霞市 “在上元县长宁乡棳山栖霞寺前,去城四十五里”。清同治 《上江两县志》 卷5《城厢》: 有 “栖霞街”。

  • 开江县

    ①南朝梁置,为开江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马江镇。隋属静州,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梧州。神龙元年(705)属富州。长庆三年(823)改为马江县。②唐广德元年(763)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