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焦台 (臺)
在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镇。因战国时齐人茅焦而命名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5: 真祐庙在“滨州城内,祀齐客茅焦兄弟。宋大观三年赐额真祐庙,政和六年兄封允济侯,弟强济侯。金末祠废。土人呼为茅神台”。
在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镇。因战国时齐人茅焦而命名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5: 真祐庙在“滨州城内,祀齐客茅焦兄弟。宋大观三年赐额真祐庙,政和六年兄封允济侯,弟强济侯。金末祠废。土人呼为茅神台”。
即今西藏境内念青唐古拉山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9:“西番(藏)语:年沁,灵应之意。塘,甸也。拉,神也。冈里,雪山也。山间有草,多积雪,而其神又能灵应也。”
1937年以卓尼土司辖地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卓尼县。1950年改为卓尼自治区。1953年设卓尼县。以清卓尼土司而得名。1939年由卓尼土司辖地改置,治卓尼(今甘肃卓尼县柳林镇)。1950年升卓尼
在今云南保山市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 虎嶂山 “高一百丈,袤三里许。下有温泉”。
即今江苏丹徒县南宝埝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丹徒县: “宝堰镇在城西南七十三里。” 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镇江县西南有“宝堰镇”,“宝堰距治七十三里,东西南三面与丹阳、句容、金坛三县连界,
又名西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。为澎湖群岛第二大岛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 ·开辟纪》: 明天启二年 (1622),荷兰船舰至澎湖,“复于风柜尾、金龟头、嵵里白沙、渔翁诸岛,各造炮台,以防守海道”。
一名大航门。即六朝首都建康城(今江苏南京市)南面城门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内,秦淮河边。又称大航门。三国吴建。约当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内秦淮河北岸,其下有朱雀航。
在今广东清远县西南,与三水市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清远县: 回岐山“在县西南八十里。古名观岐,高耸数十仞,逶迤环抱,有回顾县治之状。下有岐水。回岐驿设于此”。
即番禺。今广东广州市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 “桂林八树,在番禺东。”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注及 《太平御览》 卷172引 《山海经》 并作 “贲禺”。《水经·泿水注》: “泿水东别径番禺,《山海经》
①在今湖北安陆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五年 (940),马全节收复安州,“安审晖追败唐兵于黄花谷”。即此。②在今陕西凤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二年 (955),王景伐蜀,蜀李廷珪“分
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)置,属曲靖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富源县。民国《平彝地志资料表册》:“平彝之名见于元,始推厥义,历代父老相传,此地夷多汉少,性甚顽梗,数兵以服之,故曰平夷。迨文化渐开,夷字殊不雅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