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行唐县

行唐县

①东晋改南行唐县置,北魏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东北三十里故郡村。太和十四年(490)于县置唐郡。熙平中移治犊乾城,即今治。隋属恒山郡。唐属恒州,长寿二年(693)改名章武县,神龙元年(705)复名行唐县。大历三年(768)于县置泜州。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,又改名章武县,后唐同光初复名行唐县。后晋改名永昌县,后汉复名行唐县。北宋属真定府。元初改属保定路。明属真定府。清属正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②辽置,属檀州。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“本定州行唐县。太祖掠定州,破行唐,尽驱其民,北至檀州,择旷土居之,凡置十寨,仍名行唐县。”金废。


(1)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。属檀州。金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西部偏南。属石家庄市。面积961平方千米。人口41.2万。辖4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龙州镇。战国时为赵南行唐邑。汉置南行唐县,以战国南行唐邑为名,治今故郡,属常山郡。清乾隆《行唐县新志》:“初帝尧封于唐,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。后诸侯来归,诣平阳即帝位,南行经历行唐,邑之名由此始也。”北魏改今名,太和十四年(490年)置唐郡治此;二十一年废唐郡,复属常山郡。熙平二年(517年)徙治今址。隋属恒山郡。武周长寿二年(693年)改名章武县,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行唐县,属恒州。五代曾先后改名彰武、永昌县,属镇州。宋属真定府。元属保定路。明初属定州,正统十三年(1448年)改属真定府。清雍正后改属正定府。1914年属保定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改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属定县专区,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58年并入新乐县,1962年复置。1993年划归石家庄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郜河、曲河、大沙河等流经县境。有口头水库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盛产红枣。为全国奶山羊基地县和省商品猪基地县。矿产银、铁、蛭石、大理石等。有机械、纺织、化工、建材、食品等工业。京鹿、新口公路经此。有古迹升仙桥及烈士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楼桑

    在今河北涿州市南二十里楼桑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 先主 “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,高五丈余,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,……先主少时,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,言 ‘吾必乘此羽葆盖车’”。《水经·巨马水注》:

  • 逢泽

    ①春秋宋地。在今河南商丘县南,古睢水所积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四年 (前481),宋皇野诳向巢曰: “逢泽有介麋焉。” 即此。②战国魏地。又名逢池、百尺陂。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。原为逢忌之薮。《左传·哀公

  • 千金渠

    ①在今河北柏乡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柏乡县:“西有千金渠、万金堰,开元中,令王佑所浚筑,以疏积潦。”②东汉时所开引谷水东流之人工渠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水经·瀍水注》:“谷水自千金堨东注,谓之千金

  • 万形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。北宋废入万承州。

  • 阿图什设治局

    1938年析疏附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阿图什市。1943年改为阿图什县。1938年由疏附县析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。1943年升县。

  • 黄陂溪

    即今广东兴宁市北之黄陂河。为兴宁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: 黄陂溪 “在县东。发源德马砦,……入于通海河”。

  •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

    俗称郡王旗。清顺治六年 (1649) 置,属内蒙古伊克昭盟。驻地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驻地阿腾席连镇。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,1928年属绥远省。1949年依俗称改名郡王旗。旧旗名。清顺治六年(164

  • 小花岭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三十九里。原名小焕岭。又名唤岭。1940年中国共产党豫鄂边区党政军机关迁此,改名小花岭,意为革命之花。后在此建立新四军第五师。

  • 北随安左郡

    南齐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济山县(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)。梁改为北随郡。

  • 四川营

    在今北京市虎坊桥西四川营胡同。清戴璐《藤阴杂记》卷10:“四川营四川会馆,相传秦良玉勤王至京,驻师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