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女学洞
在今陕西富平县北。唐杜光庭《东西女学洞记》:“长安富平县北定陵后通关乡,入谷二十余里,有二洞,一名东女学,一名西女学。其东女学崖壁悬绝,洞门在崖面,跻攀不及,夜往往闻读书之声;其西女学约山有路,可到洞门,近门 一石室,可容一二十人,其洞门时有人秉烛可入,行一二十里,两面有五门,皆各有题记。”
在今陕西富平县北。唐杜光庭《东西女学洞记》:“长安富平县北定陵后通关乡,入谷二十余里,有二洞,一名东女学,一名西女学。其东女学崖壁悬绝,洞门在崖面,跻攀不及,夜往往闻读书之声;其西女学约山有路,可到洞门,近门 一石室,可容一二十人,其洞门时有人秉烛可入,行一二十里,两面有五门,皆各有题记。”
唐置,属嶲州。在今四川喜德县。唐樊绰《云南志》 卷1: “ (北) 谷东南一百三十里至罗山城,天宝以后吐蕃所筑,非国家旧城。”
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西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3横州: 挂榜山 “在永定县南二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永淳县: 挂榜山“县治西北隅。城环其上,石壁临江,亦名屏风山。下有珠崖,俯临水涯”。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。明初改为通州里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通州里。属定远府。后废。
亦作和托和尔山。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布赫塔尔玛河北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布克图尔玛河 “二源: 东源发自阿勒坦山梁; 西源发自和托霍尔岭,分西流百里汇为海尔库门河。又西北流五十里为布克图尔玛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居庸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延庆卫在“州东南四十里居庸关口,本名隆庆卫,建文四年燕王置卫于此。隆庆初,改今名。领左、右、中、前、后五千户所”。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)废。明
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 (前687) 灭郑国置,治所即今陕西华县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京兆尹。三国魏属京兆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元年 (440) 为华山郡治。孝昌二年 (526) 移治今华县西七里,属华山郡。北周移
古名安乐川。又名溥乐河、灵州河。即今宁夏灵武县西南苦水河。北流入黄河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 至道二年 (996),洛苑使白守荣护刍粮赴灵州,“ (李) 继迁邀击于浦洛河”。即此。
北周保定元年(561)置,属同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。宣政元年(578)改名和政县。古县名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年)置,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。属同和郡。宣政元年(578年)改为和政县。
元贞元元年 (1295) 升浮梁县置,属饶州路。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。明洪武初复降为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浮梁县置,治今江西省浮梁县。属饶州路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浮梁县。明洪武初降为县。
亦名雌雄水。为盐井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为盐泉井,唐名淯井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6长宁军: 盐井 “在监城北。井之咸脉有二: 一自对溪报恩山趾度溪而入,尝夜有光如虹,乱流而济,直至井所。一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