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沙州
唐武德五年(622)改瓜州置,治所在敦煌县(今甘肃敦煌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酒泉市以西地区。贞观七年(633)改置沙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改瓜州置,治敦煌县(今甘肃敦煌市西南)。辖境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等地。贞观七年(633年)改为沙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)改瓜州置,治所在敦煌县(今甘肃敦煌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酒泉市以西地区。贞观七年(633)改置沙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改瓜州置,治敦煌县(今甘肃敦煌市西南)。辖境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等地。贞观七年(633年)改为沙州。
又作夥尔彭他吗。在今西藏巴青县西北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 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。
亦名赤壁山。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金口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江夏县:赤壁山在“城东(按,应为西)南九十里。一作赤圻,亦曰赤矶。俗以为周瑜破曹操处,误也”。
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通关镇。清时普洱府经历驻此,又有把总外委协防。同治二年 (1863) 李文学遣王泰阶率彝族起义军进军至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在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。清同治二年(1
即今广东汕尾市西汕尾港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26海丰县:汕尾港“下有礁石,浮沉出没,最为险要”。
1934年4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靖边县析置,治青杨岔(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)。1935年9月改名靖边县(东靖边)。1937年8月与新城、横山二县合并为靖横县。不久复名靖边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大现礁。1935年命名大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大现礁。
西汉宣帝时凿,在今新疆罗布泊以东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下》: “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,遣使者案行表,穿卑鞮侯井以西,欲通渠转谷,积居庐仓以讨之。”
①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。清于今临沂市置兰山县以此名。②在今四川资中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76盘石县:兰山“在县东十五里。高三里,上有八面,悬崖壁耸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兰山,“《图经》:名蓝山,以其
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。《山海经·北三经》: 敦舆山,“泜水出于其阴,而东流注于彭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: 泜河 “自临城县西南发源,东南径顺德府内丘、唐山二县界,又东南径隆平县南,至任县入滏阳河
北宋太平兴国间置,即今江苏启东市北吕四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海门县:吕四场“俗传以吕仙四至此而名”。《嘉靖东南平倭通录》:嘉靖三十四年(1555),倭寇“流劫狼山、利河等镇, 吕四、余西等场”。清置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