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平县
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置,为和仁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镇金镇。以贵平山为名。隋属隆山郡。唐属陵州。开元十四年 (726) 移治禄川(在今仁寿县东北六十里贵坪)。北宋属陵井监,熙宁五年 (1072) 废入广都县。南宋乾道六年 (1170) 复置,属隆州。元废。
古县名。西魏恭帝二年(555年)置,治今四川省简阳市西南镇金镇,为仁和郡治。隋属隆山郡。唐开元十四年(726年)移治今仁寿县东北贵坪。属陵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废。南宋乾道六年(1170年)复置,属隆州。元废。
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置,为和仁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镇金镇。以贵平山为名。隋属隆山郡。唐属陵州。开元十四年 (726) 移治禄川(在今仁寿县东北六十里贵坪)。北宋属陵井监,熙宁五年 (1072) 废入广都县。南宋乾道六年 (1170) 复置,属隆州。元废。
古县名。西魏恭帝二年(555年)置,治今四川省简阳市西南镇金镇,为仁和郡治。隋属隆山郡。唐开元十四年(726年)移治今仁寿县东北贵坪。属陵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废。南宋乾道六年(1170年)复置,属隆州。元废。
①南朝梁武帝置,治所在新兴县 (今广东新兴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新兴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新州。元至元十六
即今吉林桦甸市。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置桦甸县于此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“桦甸,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县,治官街。” 即此。
明于吉宁砦置,属灌阳县。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灌阳县:“西南有吉宁乡崇顺里巡检司。”
即大盈江。在今云南梁河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腾越直隶厅》:小梁河“在南甸司东北三十里。有二源:一出腾越赤土山麓,一出缅箐山麓,至南甸合为一,西南流经南牙山下曰南牙江,又南经干崖东云笼山麓,为安乐河,亦名云
即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平原乡资福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处州府》: 丽水故城 “在今丽水县西三十五里资福村”。唐武德四年至八年 (621—625) 丽水县治此。
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西衡州置,治所在今含洭县 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西北部地。开皇二十年 (600) 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治所在浛洭县 (今英德市西北浛洸
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: 深田山 “在石城县西北八十里。连亘一百余里。古木参天,千峰万壑,人迹罕到”。
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固镇县东濠城集。东汉改为洨县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固镇县东濠城。属沛郡。东汉改为县。
又称大唐天宝战士冢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下关天宝街。唐天宝十三载(754)南诏王阁罗凤所筑,积尸为冢,以炫耀武功,名曰“大唐天宝战士冢”,通称“万人冢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万人冢“在赵州西二十五里。唐鲜
即今河北遵化市南四十五里党峪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4遵化州图: 南有党峪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