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邹坞镇

邹坞镇

即今山东枣庄市西邹坞镇。明初设巡司于此。


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东北部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邹坞,人口 8500。宋代邹、邬二姓建村,故名邹邬,后演变为今名。明初设巡检司于此,属兖州府。清置邹坞镇,后废。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属麓水县三区。1950年5月至1955年12月属峄县九区。1955年九区改为邹坞区,驻庄头。1958年3月成立邹坞乡,同年12月改为红星公社,驻张范村。1960年下半年迁至邹坞村,改为邹坞公社。1961年属薛城区。1984年置镇。许由河(又名蟠龙河)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等。境内煤炭、石灰石、沙石储量丰富。枣庄市采暖设备厂驻此。有煤矿、建筑公司、运输公司、销售公司、实业公司等。枣薛铁路和枣曹、枣滕公路穿境而过。境内有中陈郝古瓷窑遗址、宣阳故城遗址、基山汉墓群等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泉市

    1947年晋察冀边区由平定县析置,治所即今山西阳泉市。1949年9月改置阳泉工矿区。1951年复设阳泉市。在山西省东部、太行山西麓。面积 4467 平方千米(市辖区655.6平方千米)。人口125.7

  • 西灵山

    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六峰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西灵山“在州(今旧州镇)西北一百余里。唐贞观十年,移灵山县治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灵山县:西灵山在“县西一里。一名石六峰山,其峰有六,雄壮奇特,

  • 渣津镇

    即今江西修水县西渣津镇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二》: 渣津 “在义宁州。有州同驻此”。在江西省修水县中西部、渣津水畔。面积144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渣津,人口8000。原名查田镇,后演为渣

  • 则补

    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东川府》:则补巡司“在(会泽)县西北一百里”。

  • 鄣公山

    即率山。又名张公山。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一百六十里,接江西婺源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》: 率山 “在婺源县西北,接江西浮梁县界。一名大鄣山,又名张公山。脉由五岭而北,重冈复岭,周百余里,高千四百余仞。

  • 唐纠山

    即路山。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水经·资水》: “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。” 郦道元注: “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,盖路山之别名也。”

  • 永和隘

    在今山西陵川县南五十里夺火乡。明置巡司于此,后废。

  • 零仃洋

    即零丁洋。今广东珠江口伶仃洋。

  • 黄潭堤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东南。《宋史·河渠七》: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(1158),“监察御史都民望言: 荆南江陵县东三十里,沿江北岸古堤一处,地名黄潭。建炎间邑官开决,放入江水,设以为险阻

  • 葱蒙卧山

    在今云南安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三泊县: 葱蒙卧山 “在县 (今县街) 北十五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