靳河
在今河北东光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景州东光县: “南二十里有靳河,自安陵入浮河,开元中开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景州东光县: “靳河在县南二十里。自州东废安陵县流入境,又东北入沧州之浮河。唐开元中所开。”
在今河北东光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景州东光县: “南二十里有靳河,自安陵入浮河,开元中开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景州东光县: “靳河在县南二十里。自州东废安陵县流入境,又东北入沧州之浮河。唐开元中所开。”
南宋绍熙五年(1194)改明州置,治所在鄞县(今浙江宁波市)。以年号为名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、鄞县、慈溪、奉化、象山等市县及舟山群岛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为庆元路。宋、元时均置市舶司于此,为重要
①原上海市川沙县治城厢镇。1993年撤销川沙县,改设浦东新区后,改为川沙镇。②即小川沙镇。在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,濒临长江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宝山县西北有“川沙”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部。面积42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。清雍正五年(1727) 改为青谿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。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
①即今浙江海盐县东南海中之白塔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海盐县“秦驻山”条:白塔山“在县东南二十里海中,山有白塔”。故名。昔海舟多泊于此。②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,跨福建武夷山、邵武、建阳及江西铅山四县市地。
即荡石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一带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刘先主志》:建安二十年(215),“(张)郃数犯掠巴界,先主令张飞等进军宕渠之蒙头拒郃,相持五十余日。飞从他道邀郃战于阳石,遂大破郃军,郃失
即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。清设总兵官镇守。为水师重地,商业亦繁盛。在广东省陆丰市南部,南临南海。面积116平方千米。人口16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碣石,人口6.2万。驻地四周碑石林立,故名。1956年设
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七十五里。宋置零溪砦。明置零溪巡司。在湖南省慈利县东南部。面积155.7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零溪,人口3470。镇因河名。1950年属慈利县第二区。1956
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铜鼓卫: 枫香堡在 “卫东三十里。(明) 成化中,水冲苗夷为患,因设堡筑城,拨卫军戍守”。
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东、新巴尔虎左旗西之乌尔逊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乌尔繖河“在呼伦布雨尔西二百八十余里。源出布雨尔湖,北入呼伦池”。
唐开元二年(714)置,属西州。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。